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1 月 15 日,重庆警方的一纸通报,让原本 " 吉林大爷以德报怨,重庆游客恩将仇报 " 的故事有了新的说法。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重庆女游客在吉林一景区游玩时滑倒受伤,一位热心肠的本地大爷拨打 120 将其送至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可重庆女游客非但不退还医药费还 " 碰瓷 " 索要赔偿,事后吉林市文旅局表示 " 感谢李大爷维护了吉林市的文旅形象 "。一个 " 农夫与蛇 " 的故事呈现在舆论场,不断刺激着网友的同情心,就这样,在事件的诸多细节没有得到求证的情况下,不少网友迅速对重庆女游客进行了道德批判,甚至上升到地域的名誉之争上。
但根据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事件变了一个样子:重庆游客在吉林一景区游玩时,被吉林大爷的爬犁碰倒致小腿 3 处骨折,大爷垫付部分医药费后,拒绝缴纳手术费用,游客自行完成手术后返回重庆,但因不断被辱骂故向警方求助。真相慢慢被揭开,反转突如其来,却好似在 " 意料之中 "。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讨论等不及全面的采访、权威的解读、多方的回应,大量单一信源的消息没有得到求证便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了。寒冷冬天里拉爬犁的老人、主动垫付医药费还被 " 碰瓷 ",这些网传情节将吉林大爷可怜、可敬的弱势形象塑造出来,点燃了网友们的同情心,加之吉林文旅局的 " 确认 ",网友们的情绪逐渐取代了对真相应有的理性判断。
但是,越来越多的乌龙事件、反转新闻不断提醒着我们,在事实尚未完全明朗之前,莫要过早地对事件本身或当事人进行标签化和道德化的解读,不要被单方面的说辞牵着走。其实,此事件本来只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重庆游客骨折到底是不是吉林大爷导致的?双方应当如何赔偿?这些问题原本都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实在没必要将这样一则纠纷上升至地域的名誉之争甚至是对当事人的网暴上。如果有更多的人理智下来,在网络的讨论中保持更加审慎的态度,不急于发言、表态、站队,网友们这份朴素的同情心,或许才会更有力量和价值。
吉林大爷也许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新的舆论热点会不断出现,除了持续了几日的热议纷纷和群情激愤以外,我们不要忘记这一事件为网络空间留下的反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