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书,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看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并不擅长,六级考试三次都没准备,至今很多考研词汇我都只能混个脸熟却记不住含义。如果你的情况相似,或许你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经历;如果你的英语基础扎实,那么直接去阅读英文的高分经验可能会更有效。在七月份之前,我仅仅专注于背单词,采用了网络上的一种依据记忆曲线的学习法,并制定了单词学习计划,还购买了一本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来背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不建议你轻易模仿我。从七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从2010年至2011年的,预留了两套用于考前自测,其余的每天一篇,第一次刷题后,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薄弱点。接着进行了第二次细致的阅读,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解析每篇文章的所有语法,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因为我基础差,这是必须的步骤;二是像分析中文文章一样,理解文章的结构、主旨和关键内容,我发现解决了语言难题后,这项任务变得容易多了,这才领悟到真正的英语阅读是什么。然后我会对比张剑那本黄皮书校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这种方法大约耗时一个月,让我完成了阅读理解的第二轮复习。之后我一直坚持研读真题,其他部分的处理类似,经过四到五遍后,我根据自身状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毕竟专业课程始终是重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你需构建一个全面的历史框架,了解各个时期的大事件、重要人物和主要变革。我建议使用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梳理,这样既能把握历史的脉络,又能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对中国古代史,特别要关注秦汉至明清的演变过程,如科举制度、四大发明、朝代更迭等。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要有深入理解,这不仅是儒学高等研究院的核心,也是历史综合中的重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则侧重于晚清到民国的转变,特别是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部分需理解历史背景,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世界历史部分,重点关注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格局等,对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文化发展要有一定认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记、思”三者缺一不可。阅读权威教材,积累基础知识;记忆关键事件和人物,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影响,提升分析能力。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也十分重要,凭实践来检验理解和记忆,并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点,将复杂的信息可视化,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保持好的心态,坚持到底,你也能在历史综合这个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