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一名高中文科毕业生,我对文科领域,特别是政治学科有一定的复习心得。因此,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按照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全面提升。8月期间,我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主攻单项选择,并且通常在每日学习疲惫之时抽出20至30分钟做一些选择题。我会粗略记忆关键知识点,但务必标记错题,红色笔迹最佳,这对于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资料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策略。整个8月,我以此方式消化了所有政治内容。
到了10月中旬,我发现政治是我相对擅长的科目,于是开始使用大学教材。我倾向于先稳固基础知识,以此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这种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仅需浏览知识点)。接下来,我使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发现它总结得相当到位。接着,我又详细研究了《肖秀荣1000题》,快速刷完单选和多选,对照解答解析,记住那些我不熟悉的知识点,将其记录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类似错题本,实际上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这个阶段,正确率并不重要,因为此时对政治的整体理解尚未形成,所以犯错是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系统的知识点复审需要等大纲解析发布后进行,但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因此,在那之前,我阅读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大概翻阅了两遍,不算太深入,所以进度较快。在所有科目中,哲学部分耗时最长,其他则相对轻松。
大纲解析是最具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必须认真对待。直至考研,至少要仔细研读3到4遍。在这过程中,可以穿插做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中的多项选择题。由于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体系来做,以巩固记忆,同时有助于论述题的表述。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最重要的是词汇,一定要背单词,反复背,单词是基础。我用的是默默背单词,每天都背一些,坚持下来,到考研时单词已经背了2-3遍,同类型性的还有百词斩,扇贝等。英语就需要一直刷真题,真题要反复刷,看到真题中一些不会的单词,短语一定要写到笔记本中,真题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单词重复出现,至于好的句型句式可以写下来用作作文的素材。还是那句话,英语一定要多练,每天都得练习和背单词。作文,最好不要等最后突击,那样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出彩,好作文应该是积淀的结果,我的方法就是做阅读的时候把文章好的句型挑出来,模仿造句,这样可以锻炼你的造句能力,也能积累语料,为后期总结模板做储备。我最后总结了几套模板,考试时将他们结合了一下,行文顺畅,句型华丽,相信我的作文分数应该不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看“地球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多个领域,需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我认为,理解地质历史的时间线、地壳构造的变化以及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对大气科学,要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理解天气系统和气候模式。海洋科学则涉及到海洋生态、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等方面,需关注全球海洋环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学习时,建议多看科普书籍,增强直观理解,结合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部分。人文地理主要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主题,需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自然地理则更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过程,如地貌、水文、气候等。学习地理,地图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要学会读图、析图,实地考察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备考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复习,利用记忆曲线原理巩固知识。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凭讨论和答疑,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这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地球科学还是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阅读文献、参与实验、进行实地调研,都能你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积极思考,你会发现这个学科充满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