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健康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复习上,应避免过早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每个人的學習策略和效率都有所差异,因此关键是按照个人的习惯来安排。不必盲目跟随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对于政治学习,肖秀荣的资料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是阅读还是做题都很有用。我个人使用了精讲精练和1000题,感觉很详尽,有助于填补知识空白。实际上,我在八九月才开始正式备考,每天保持3至4小时的学习时间就已经足够。到了冲刺阶段,购入一本风中劲草,并且购买一些押题卷和全年的热点总结很有帮助。选择参考资料不必过于纠结,有些人可能会用红宝书等,但实际上,无论选用哪种资料,最后的成绩往往相差无几,大家都能取得相当的成效呢。
考研数学方面:
我认为数学其实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出多么灵活的题,都是包含了某些很基础的知识点,所以在直接上全书之前,我把高数和线代的课本完整而且细致地看了一遍,做完了几乎所有课后题,连带着大一买的一本高数辅导上的题也全部写完,同时把知识点做了笔记,一些很巧的积分,求导之类的例题也记下了,然后进行总结(比如我就总结了三角函数各种组合的积分求法)。看完已经是九月下旬,然后上全书,当时就感觉全书上的题80%都能写对了。写完全书是十月底,然后开始真题。我觉得真题最有说服力,就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全部真题,每天上午固定两个半小时做真题,时间到了以后给自己严格打分,分析出错原因,然后把不太记得的知识点也记下来在专门的本子上,所以其实整个上午几乎都献给数学。就这样写了两遍,后期时间也不太够了,所以就定三小时写两套卷子。开始写真题的时候分数不好看,而且时间老是不够,不过慢慢巩固找自己的弱点过程中,效率也慢慢高了。做完真题之后,开始做模拟卷,一直到考前三天才停下来。最后三天就是把笔记从头到尾整理了一遍。因为每年数学是在上午考的,所以我也一直选择在上午看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词汇量的积累。我曾用一种策略来记忆单词:初期投入大量时间,比如两周,先把单词熟悉一遍;紧接着,我迅速进入第二轮,这次要求自己在短短两周内完成;接下来的第三轮,我会继续缩短时间,逐渐加快速度,直到最后能在一个小时内翻阅完整本单词书。所以,记忆单词的关键并不在于耗费多少时间,而是反复练习和巩固。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复习时,历年真题至关重要。做题时需分类明确,因为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并且要在答题时精准定位每道题的相关阅读范围,这样针对性地解决才能真正提升阅读水平。作文不容忽视,对于英语一来说,写作颇具挑战性。建议提前准备作文,避免临近考试的一个月或两周才匆忙开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理解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它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微观部分,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以及博弈论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对宏观部分,需理解和应用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重于记忆。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深入理解每个理论背后的假设和推导过程,不是单纯地背诵定义。例如,理解供求定律时,不仅要价格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还要明白为何价格上涨会减少需求增加供给,反之亦然。这需凭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做题和讨论也是提高的关键。凭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检验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并训练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小组讨论或者找伙伴一起学习,能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自有的盲点。
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和最新的经济学文献也非常重要。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这些书籍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能帮助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跟踪经济学的研究前沿,帮助了解并思考现实经济问题,这对理解健康经济学这一交叉学科尤其重要。
我个人建议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房价波动、股市涨跌,甚至全球贸易等问题。这样既能增强学习兴趣,也能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