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政治时,由于其涵盖的知识点繁多且琐碎,个人自学往往难以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容易陷入反复遗忘的困境。有导师指导则能显著改善这一情况。大纲购买并非必需,肖秀荣的辅导讲义便足够,内容虽大同小异,但基本覆盖了要点。然而,风中劲草系列与肖八、肖四则是必不可少的。时间规划上,不应晚于9月中旬开始,初期阶段以了解大纲和做练习为主,无需急于处理大题。每日投入的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为宜。我自己的经历是,由于时间紧迫,我在思修部分之后就直接转向了风中劲草的学习。后期,风中劲草是重点,需要大量背诵,而大纲则用作查找参考的工具书。肖八和肖四务必认真对待,特别是肖四,至关重要。接近考试时,市场上会出现许多模拟试题,尽可能多地去做。最后,将肖四全文背熟,这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颇具挑战性,有时难以理解某些概念,但我专注于掌握实用的定理和解题技巧。我会把这些要点记在笔记中,并在几天后尝试凭记忆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即使忘记了解题步骤,我也会坚持重试,不断循环,直到彻底掌握。经过这样的努力,第一次通读全书时感到毫无难度,做题变得轻而易举。
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经常包含一些非常有用的推论,在解题过程中极其便利,所以我特别注重熟记它们。我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完成了660题,但由于当时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考试日期临近,每天只能挤出两个小时左右,导致做题过程较为匆忙,缺乏深入的反思与总结,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真题我是一天一套,主要是由于时间紧迫。
然而,前期的大量练习使我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大多数题目我都能够熟练应对。因此,在面对真题或各类试题时,我能迅速解答,在实际考试中也能顺利完成所有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无疑是所有题型中的关键,毋庸置疑。新题型通常得分相对容易,除了2018年那次以外。至于翻译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也应尽力去完成。现在我重点讲述一下后期的复习策略。11月期间,英语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至每日约3.5小时,但阅读练习仍需保持。同时,从小作文开始着手,大约在11月中旬,先分析归纳后再进行记忆,各类信件模板背诵2-3篇,这样考试时就能应对自如。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工作。前期的笔记和作文素材要持续温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效果不会立即显现。我在去年三月初启动单词背诵,使用的是星火系列的三本书,但背到字母“F”后感到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个人的背词纪录。之后,我购买了胡敏的《阅读200篇》,希望通过阅读文章来加深单词记忆,同时也可避免单调乏味。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并记住所有陌生词汇。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反复回顾旧单词。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付真题时,单词障碍已基本消除。对于翻译,我的方法是先尝试自己翻译一部分,然后与书中的标准译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如环境污染的来源、性质、影响及控制机制,也涉及到具体的工程技术,如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估等。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首要任务。
在理论部分,你需深入理解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比如水体的自净过程,大气的扩散模型,土壤的污染迁移等。化学反应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在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这些都需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来深化理解。
在实践部分,重点关注各种环境工程设施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比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反渗透膜等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等空气污染控制技术。这些凭做实验或者看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需了解其流程、方法和报告编写规范。这部分的学习需结合实际项目,理解如何从宏观角度评估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主动学习比被动接受更重要。除了课堂听讲,我还积极参加讨论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甚至尝试自己设计一些小型的模拟实验。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巩固知识并提高解题速度。
利用在线资源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观看科研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关注行业动态,都能你对环境工程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