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考的不算高,但在北京这种压分严重的地方也还凑合了。即使你复习得尽善尽美,大概率也就只能比我多考几分。把这些时间花在专业课上,你提高的就远远不止这几分了。我是九月中下旬开始复习的。下面具体说说:1)开始复习时间:如果是文科生,九月份开始复习;如果是理科生,在九月份之前最好把哲学部分弄懂,然后九月份开始全面复习。如果政治基础好的人,十月份复习也是来的及的。2)书目推荐:如果要买大纲的话,就去复印店买复印版本;大纲不是用来背诵的,而是用来作为“字典”用的,起查漏补缺的作用。我个人比较推荐《风中劲草》这本书,背诵版本的就可以了,练习题不用买这个。如果涉及到这本书中没用的内容,你就要翻大纲了,看看更详细的内容。练习题可以买肖秀荣的那本。3)看书做题顺序:有的人先看完整个书之后再做题,有人边看书边做题。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个建议:最好是先背诵了再适当做题。不要崇尚题海战术,花十分钟做十道题背诵一个知识点,还不如花五分钟背诵这个知识点。4)政治的拉分差距不会太大,但是过线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治过线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应该没太大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核心始终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本是必读的,因为近年来很多证明题都是从书中的例子演变而来的。数学考试趋向于深入基础细节。全面复习资料至少要看两次,每次都要深思熟虑每一道题。第一次浏览时可以交错着做一些660题,这些小问题非常典型,涵盖了一些精细的知识点。初次复习可能会耗时两到三个月,进度慢没关系,重要的是理解消化。第二次复习就会快很多,大约一个月左右,主要关注基础、重点内容以及之前的错题。有的人习惯整理错题,虽然这是个人的学习风格,但也相当耗费时间,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错题可能会像满天繁星一样多,因此建议直接在书中标记错题,如果真的想整理,完成一轮真题后再回过头来做更具体的目标性整理!真题务必做两遍,第一次要在三小时内完成,记得控制时间!第一天用于答题,第二天用于核对答案并整理,这样大约一个半月就过去了。当你做完真题后,你会发现每年的大题基本上围绕着相同的知识点。第二次做真题时,专注于按照知识点划分的部分,以巩固这些知识。至于模拟题,我一直选择6+2,当然你可以尝试其他题目,但如果难度过高,则不太推荐,因为考研试题不会过于复杂,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计算技能。所以,在做题和计算时,一定要亲自动手,减少错误,你的分数自然会上升。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背单词,考研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占到60分左右(满分100),你这个单词认识了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它的拼写。还可以去看朱伟的恋恋有词,有点多,我当时看了30个单元,太多了,就不看了。现在快4月份了,推荐看10个单元吧(不需要跟着做笔记,像看电视剧一样看就行了)。如果你实在太想背单词,就花学英语总时间的1/4去背单词吧,不能再多了。到了最后一个半月的时候,仍旧按部就班的慢慢来,把历年真题的阅读一篇一篇地分析解读。至于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之类的,我完完整整做过的只有6套。总觉得阅读分析透彻了,其余的对你来说也不会有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经济学的核心在于资源配置,无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经济增长模型,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建议凭阅读经典的教科书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进行系统学习,并辅以各类案例分析,以深化理解。
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价值在于解释现实问题。我会定期关注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读,比如失业率的变化如何反映经济周期,政策调整如何影响供需关系等。这样既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锻炼了答题时的分析思维。
再者,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中,往往需用到供求曲线、边际效用分析、IS-LM模型等数学工具,这是经济学的语言。需熟悉并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能够画图解题,这对理解和解答复杂的经济问题大有裨益。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对真题的研究,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以及出题风格,这有助于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模拟试题的训练也能提高应试技巧,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形成自有的笔记体系也很重要。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帮助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我个人喜欢将每个主题的关键点列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清晰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又便于回顾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