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是红宝书出版之后才开始复习的,时间不长,强度随着对背诵的需求增大而逐渐增大。主要学习书籍是1000题+红宝书,押题卷使用的是肖4和蒋5,风中劲草买了但没什么时间看,最终没有使用(当然我不是说它不好,只是我没能亲身证明它好不好)。等八九月份肖秀荣三件套出来以后跟着肖秀荣老师走。给自己做个计划,每天背书、刷题。遇到实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比如马政经),可以去问问老师,帮助理解。然后等肖八肖四出来以后刷选择题、背大题。政治一定不要都堆在最后,否则背不完,最好能早点下手,选择题要多做一些。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复习,我复习全书看了好多遍,暑假的时候也刷了张宇的36讲,做了相应的笔记。数学这个东西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没有一定的题量是不行的,教材只告诉了知识点,题型什么的很灵活,所以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来练手。就拿我来说吧,复习全书的练习册我是做完了的,书上的例题也是做了很多遍,汤家风的1800题的基础部分我也做了好几遍,这本书倒是挺好的,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做题来强化记忆,例题之间联系很大,答案也很详细。暑假的时候我又买了本张宇1000题,我想说的是有点难,暑假的时候张宇1000题应该做了2遍左右,做完这个基本上就到9月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最好买那种试卷版的真题,按照标准时间自己模拟一下,真题里面很多题目还是很基础的,有时候都感觉这题目自己能考满分,真题做了之后注意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有哪些题目,有哪些常考知识点,还是有挺多借鉴意义的,做完几遍之后就可以准备做一点模拟题了,比如汤加风的8套卷,张宇的4,8套卷就有点难了,有点打击人,还做了合工大的八套卷,有人说曾经押到过题,可以试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先前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足,实战演练时真题得分也很理想,然而最终的考试结果却远远低于我的期望值。自我反思后,我觉得症结可能在于写作环节。我要提醒各位,写作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融入到日常的复习计划之中。对于英语学习,我没有做模拟题,只专注于真题训练,再次强调,真题至关重要。由于时间紧迫,我只反复练习了两次。这两次主要针对阅读部分,它包含了五个小题,总计50分,其权重之大显而易见。起初,我每日处理一篇阅读,细致研究答案解析,摘录关键和陌生词汇,并在空余时间记忆。说到记单词,因为时间有限,我没来得及完整通读一遍《红宝书》,而是利用手机上的单词软件,在图书馆排队或早晨半小时里背诵,同时还会复习从真题中挑选的重要词汇。即使到了考试前一天,我还没能完成所有单词的记忆,但在实际考试中并未遇到太多理解难题。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时间安排,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多翻阅几遍单词书自然更好。第二次做真题时,我会一次性完成整套试题,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翻译(作文除外),每周两套,完成后详细分析解答。其实考研英语阅读的部分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多练几次就能摸索出来。我的阅读通常会错三题左右,有些年份的真题甚至全对或仅错一两题,这样的准确率我已经很满意了。因此,我认为英语分数不高的原因可能是作文,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切记!这是惨痛的教训!开始时可能会犯较多错误,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逐渐提升,不必过于焦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断裂与疲劳等多个重要模块。每个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例如,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它涉及到原子排列方式、晶格参数计算等,理解这些帮助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图则是材料科学的核心,理解不同成分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对预测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论结合实验非常有效。比如,在学习扩散理论时,配合做一些模拟实验,凭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扩散过程的理解。同样,凭观察和分析真实的金属或陶瓷样品,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显微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中,我经常尝试解决一些开放性的案例题,如设计一个特定条件下的合金系统或者解释材料失效的原因。这种实践性的训练不仅提升解题技巧,还能帮助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持续的复习和总结也非常重要。我习惯定期回顾笔记,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每次复习都是一次深化理解的过程,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
不要忽视教材和参考书的价值。像Callister的《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这样的经典教材,不仅覆盖了广泛的内容,讲解深入浅出,是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