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与医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十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从去年三月起,我购买了几本权威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由居余马编写,还有浙江大学的概率与统计,同时搭配相应的课后习题解答手册。复习策略是逐章学习,边读边抄写关键概念和公式,并设立专门的笔记本解答课后题,遇到难题或疑惑便记录在记概念的本子里,当然解题笔记本与笔记本来回切换。这个阶段持续了约两个半月。随后,我开始做《660题》,但实际上并未完成,只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和一半的填空题。这一步骤可能会令人挫败,因为错误率很高,但要坚定信心,这只是起点。你可能会忘记很多知识,但查阅之前的笔记能迅速回忆起来。六月初到月底,我暂停考研复习,专心应对学校的期末考试。七月初回家,购入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每天投入至少四小时,注重理解概念并灵活应用,花了二十多天初步通读了一遍——重要的是仔细阅读和做题,有感悟的话可以旁注。八月十五日返校,那时我仍在进行第二次高数复习,但这次对线性代数的重点转向了现代讲义内容。建议将课本中总结出的规律性知识点标记在空白处,便于日后查阅。九月初,第二轮全书复习完毕。这时,由于之前的基础,看全书并不吃力,但知识点繁多,需要通读,接下来的阅读会更流畅,只需集中精力巩固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目可挑做标注过的部分(即错题或难题)。十月初,趁着国庆假期,我开始做2002年至倒数两年的数学真题(使用陈文灯版,因其试卷形式有助于实战感),许多题目不会做,通常早晨做题,下午核对答案。十一月初,我开始了400题的训练,每日一套,上午做题,下午对照答案,这个过程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容易找出弱点。用了十天时间完成。解题方法是用一张白纸,中间画条竖线,左侧宽阔空间用于解题,右侧用于修正和核对答案。核对答案时,务必先理解答案思路,然后快速抄到右侧,思考的同时抄写,保持思维敏锐。起初,400题得分徘徊在及格边缘,但切勿气馁,这是弥补不足的好机会。接下来的几天,快速浏览了李永乐的历年真题(亲自做),之前做真题的经验使我在此过程中迅速,对于思路清晰的题目,仅需查看解题思路,大题尽量自己计算。此时(基于课本、全书、660题和400题的基础),解题速度已相当快,准确度是首要考虑的。你会意识到考试无非测试那些重点,而李永乐的真题集几乎涵盖了所有要点。此刻,复习全书变得轻松,只需随手翻阅,折叠标记重要的、薄弱的知识点,此时发现重难点已所剩无几。《超越135》我只是随便翻了翻,没来得及看完。花二十天整理《660题》的错题,大约十几页A4纸,中间同样画条竖线。这个过程依然繁琐,主要是梳理思路和反复记忆知识点,到最后只看这些错题就足够了。有人推荐《5+3》,但我没买,最后我只是回顾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题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感觉相当容易,估计分数可达145分以上。然而,这不是最终成绩,因此心态要平和。进入考场后,你会发现考试中的做题体验与平时截然不同,速度会大幅下降,所以备考期间提高做题速度至关重要,换句话说,知识点要牢固掌握。总的来说,我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稳固基础(概括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整理错题和重点题;适量做《660题》);全面复习全书(细致研读,不留遗漏,广泛做课后题并作标记);跃升进阶(真题总结、660题归纳、400题练习、《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我始终未曾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在四月时,我已经完成了考研必备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的小红书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来记单词,每日坚持这项基本功。起初,可能进度较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增加至100或200个,到了后期速度自然会加快,大约三日就能重温一遍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易忘的词,建议用小本子摘录并反复熟记,直至彻底掌握。不必强迫自己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吃透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留出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测试,其余的应多做几遍,务必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则更深入到基因层面,探讨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表达和调控。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在复习生物化学时,我建议大家先掌握基础知识,比如氨基酸、核苷酸的结构,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呼吸链等。深入理解各种生物分子的功能,例如DNA的复制与修复,RNA的转录与翻译,蛋白质的折叠与活性。这些都需结合实例来理解,比如凭研究特定的酶或信号通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分子生物学,基因的中心法则是核心,需理解DNA如何被转录为mRNA,再由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还要关注基因调控,如启动子、增强子的概念,以及环境、激素等因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不要忽视了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比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提倡“读-思-练”的模式。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是基础,但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思考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能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尝试用你自有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将它们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能巩固记忆,也能提高应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学习和讨论是非常有益的。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取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