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十一月我开始看任汝芬《序列一》,同时一边做序列二,到十二月初,我才匆匆的看完一遍序列一,可是前面的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还是没有头绪。最后十二月中旬我买了冲刺讲义,比照同学的画了一下重点。剩下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狂背这个讲义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刻也不能放松,初期阶段要巩固基础,强化计算能力,避免好高骛远,确保解题的准确度。全书的复习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一遍,接着专门攻克做错的题目。然后,挑战近30年的试题,先用前20年的时间来练习,后10年则用于模拟实战。遇到难题,务必深入思考,并记录在错题集中,反复操练。尽管16年和18年的试卷难度较大,但其中的部分问题能在过往的试题中找到相似的类型。因此,彻底剖析每种类型的真题,就能无畏考试的难易变化,考试时也能镇定自若。真题的价值无比重要,别畏惧过早接触,有些人习惯将真题保留到最后,结果只是敷衍了事,无法充分利用。在完成真题后,再去尝试其他模拟题,它们的难度与真题相去甚远。复习过程中,计时模拟考试必不可少,因为近年来真题的趋势是减少技巧性题目,增加计算量,许多考生在考场后常感叹,如果有更多时间,他们能做得更好。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都要重视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单词背得好,最后冲刺阶段会很轻松,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词汇,一心揣摩阅读。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与信号系统是一门涵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理解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译码等。对这些,我建议先从课本入手,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再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和应用。比如,理解各种调制方式的特点,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原理,还要能够计算其带宽利用率和抗噪声性能。
信号处理部分,如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以及Z变换,这些都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有力工具。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熟练运用。我个人的方法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理解,例如,如何利用傅立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拉普拉斯或Z变换更为合适。
,通信系统模型的理解也非常重要,从信息源到接收端的整个流程,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传输、解调和信道解码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我建议大家构建一个清晰的系统模型,在大脑中模拟信号的传输过程,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实验和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尝试用MATLAB或者Simulink模拟通信系统,凭编程实现各种通信算法,这不仅能深化理论理解,也能提升动手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并定期回顾,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度。我也积极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