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到9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就是肖秀荣全套,另加一本红色封面的风中劲草,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使用,我觉得只要紧跟肖老师的节奏,真的已经够了。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看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特别慢,整本书看下来一共花了一个半月,我觉得有政治基础的同学应该可以快很多,这本书主要就是打基础。在看精讲精练的同时做1000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接着就是做真题,大题目先不用管,前期应该专攻选择题,同样是做一套订正一套,仔细总结。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地很不好,但此时已不可能再去看第二遍厚厚的精讲精练了,我就买了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来,比较适合二轮夯基础的时候使用;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讲得很具体,适合一轮打基础用。所以,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一边看风中劲草,一边做肖秀荣的历年真题。一直到11月中旬,我才把所有的真题都做完一遍,但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有感觉了。我虽然只做了一遍真题,但知识点也很熟悉了,因为我真的很认真地把风中劲草梳理了一遍,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到12月份,肖老师的4套卷、时事政治、专供背诵的小册子之类的也都陆续出来了,逐一买来认真学习就好。11月末12月初也应该开始背大题目了,但大家也知道,考我们这个方向的背诵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前期背的东西几乎没有记住,最终就只背了8套卷和4套卷,其中4套卷是要烂熟的,8套卷则需尽可能烂熟,当然最好是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当时的情况是实在没有精力背。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基础掌握不足,因此在理解了基础知识架构后,我开始进行专项练习,并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做详细笔记。课程结束后,我会重新审视全书中的模糊部分,这有助于理清思路。遇到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向我的老师求助,他非常优秀,能一眼看出题目的解题方向,他会从考试重点到命题意图,再细化到解题步骤,详尽地为我讲解。接着,我开始使用660题集进行刷题,这个阶段,我会着重标记错误题目,以便后续复习。660题目的难度较高,侧重于考察深层次的概念理解,我认为它的质量很高,通过完成这些题目,我能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在考研科目中最擅长的一环,但我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关注,不能因为擅长就掉以轻心,对于不擅长的部分则需更加努力。我从1993年开始做英语阅读理解的真题,直到8月差不多完成了第一轮。中途尝试了一些模拟题,后来意识到其实专注真题就足够了。面对单词书,我总感到力不从心,再厚的词汇书也只能消化一两页。于是,在完成近20年的阅读真题后,考虑到考研中词汇重复率高这一特点,我决定专注于这些真题中的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工具,筛选并收录了大约700个生词。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我会定期查阅它们(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策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考试时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遇到不认识的词。对于作文,我背诵了一个模板,最终成绩显示,我的作文部分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水流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到流体力学、工程实践等多个领域。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例如,静水压强、动压力、流速势能等基础理论,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建议多做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在复习时快速定位和回顾。
流体静力部分是水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静止流体的平衡、液体压力分布等。这部分需理解并熟练运用伯努利方程,它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工具。流体动力学部分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也是考试的重点。我习惯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它们往往能够帮助了解出题思路和常见考点。
再者,水力学中的流动形态和管道流动部分,比如临界状态、渐变流和急变流的区别,以及管道中的阻力损失等,都是常考知识点。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凭阅读教材上的实例或者查找相关工程案例来增强理解。
开放渠道流量计算和堰流、闸孔出流等内容也是重要考点。理解不同形状渠道的断面面积与平均流速的关系,以及堰流和闸孔出流的水力特性,对解题至关重要。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建议配合图表和实物模型来辅助理解。
对复杂问题,如非均匀流、涡旋流等,要注重理解其物理过程,不必过于纠结于复杂的数学推导,是要抓住核心原理,学会运用简化模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