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高中时,我选择了文科,由于自初中起我就在政治历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敢于将复习时间推迟。我在备考期间使用的资料全是肖秀荣系列,包括《1000题》、《精讲精练》、《肖四》、《肖八》,以及《风中劲草》的背诵版。我首先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开始复习,这部分涉及一些法律内容,而我本科学的是法学,希望能有所帮助。然而,实际做《精讲精练》的习题时,我发现错误连连,甚至在做《1000题》时也犯了很多已见过的错误。于是,我决定调整策略,不再细读《精讲精练》,而是转向《风中劲草》,同时配合做《1000题》,按章节学习并练习。对于做对的选择题,我会仔细阅读答案解析以巩固理解,寻找知识盲点。此外,《肖四》和《肖八》在我看来极具价值,但这仅是我的个人见解。你们应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合适的学习材料,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便着手研读李永乐复习全书,大约反复研习了五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内容扎实,尤其是那些证明题部分,需要静心去琢磨。初期可能会觉得这些题目棘手得令人头疼,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领悟到证明题背后的思维脉络。因此,面对证明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攻克。我有一个专门的错题集,与全书相辅相成,其中收录了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题目,用于拓展思考,同时记录了我的错误,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也会被我摘录下来,定期重做。今年的一道填空题最后一问,我发现其题型与我之前常犯错误的题目颇为相似,顿时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于是沉下心来解答,虽然选择题错了一道,确实是我还没掌握到位,但填空题全都答对了。我想这得益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全书,无论做多少次,都不会提前偷看答案,尽管诱惑很大,但必须等到全部完成后再核对,否则练习就失去了意义。
考研英语方面:
文章分为长篇和短篇两类,两者至少需获得15分作为基础,不能再低于此。对于短篇,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格式。例如,如果是书信,了解如何开启和结束至关重要,这些细节不容出错,否则损失分数实在可惜。至于长篇,应建立自己的写作框架,备有几个适用的通用句子是有帮助的,不过不宜过多,否则教师会轻易察觉你的写作水平有限,随之而来的评分也可能不尽人意。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无需过分依赖模板,更应注重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然而,使用模板同样需要技巧,并且所选的范例质量必须高。我个人推荐以历年的高分作文为模板进行学习,同时分析历年作文的主题,这样有助于把握命题趋势。考研英语作文不会追逐热点,但也绝非偏僻话题,确保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在积累了若干篇文章后,逐步提炼出自己的写作模式,思考常用哪些过渡词汇,哪些高级句型,这样在实际考试中就能得心应手。日常积淀:我认为作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启动。即使未立即开始背诵范文,也应注意日常的点滴积累。我在背诵了一些范文后,阅读时发现许多语句与作文主题紧密相关,其表达流畅,词汇精炼,完全可以融入到作文之中。尽管我在这方面做得不足,但我建议后来者在完成阅读练习后,将适合用于作文的句子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它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的系统,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深入理解这一定义,能帮助把握GIS的核心功能和应用场景。
GIS的数据模型是需重点关注的部分。包括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例如,矢量数据擅长处理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栅格数据则适合于表示连续的空间分布。熟悉这两种模型的转换方法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GIS的操作和分析技术也需深入掌握。比如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操作,不仅对考试有利,更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有裨益。
对GIS软件的使用,如ArcGIS或QGIS,不仅要了解基本界面和操作流程,还要能够进行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地图制作。实践操作能力是GIS学科的一大特色,凭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GIS与遥感、GPS等领域的结合应用也非常重要。例如,遥感图像解析、GIS与GPS集成的定位导航等,这些都需在学习中不断拓展视野,理解和掌握跨学科的知识。
复习过程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题,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发现知识盲点,并逐渐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