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复习期间,我一直坚持整理笔记和汇总错误。每学习一个章节,我都会在专用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我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不够精通的概念。这些笔记在我复习的后期显得尤为关键。对于错题集,我会手动录入所有做错或解答时感到困惑的题目,包括来自《冲刺八套卷》的部分,然后将其打印出来,在冲刺阶段再次进行演练。首先浏览一次错题,我不会在此阶段做注解,只是在题号旁写下答案,对于仍然出错或犹豫不决的题目则标上一个圈。在第二次回顾时,我会遮住已写的答案,专攻那些标记过的题目,并在题目附近做笔记,说明为何某些选项错误,或是正确答案的具体依据。错题集需要多次查阅,尤其是那些被圈起来的题目,对于那些反复出错的问题,我会使用红笔特别标注。有些知识点并不依赖于理解,它们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与大纲不符,或者虽然显得过于绝对却与大纲一致,这类情况往往需要通过记忆和反复接触来掌握。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完型,只要认真背单词,并没有什么难度,我不是很同意忽视完型的建议,完型认真做一般都能在6分以上,相当于一篇阅读,所以在模拟的过程中如果完型做的效果还不错,考场上还是按顺序写吧。作文考前会有各种模板,但要学会整理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那一套。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短语标注然后用词典查出标注到真题上。然后用张剑的黄皮书,结合讲解分析长难句,理解作者观点,总结文章的主题,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把握影响着做题的准确率。最后总结出不认识的单词、短语、长难句,可以每天早上拿出半小时来回翻翻。最后阶段,建议再看一遍单词,强化了自己的词汇量,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注意,形容词和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尤其对于自己常记常忘的单词。这时候最好再研究下近三年的真题,看看近年的出题趋势以及熟悉做题感觉。做真题要反复阅读真题材料,争取弄清楚每一句话的意思及句子结构,这一个步骤不仅对阅读能力有帮组,而且比较好的句子还可以引用到作文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需理解和掌握的是它涵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包括了建筑热工学、空气动力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这些基本理论是基础,因所有的计算题和分析题都是基于这些理论展开的。
在热工学部分,热传导、对流和辐射是核心知识点。要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凭建筑设计来优化室内温度和湿度环境,或者如何选合适的隔热材料等。
空气动力学部分,主要涉及气流流动规律和通风换气原理。这部分需理解风压、静压和动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建筑环境中的影响。熟悉并掌握风道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要理解各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系统等,并能够按具体条件进行合理的选和设计。能源效率、环保因素也是考察的重点,了解最新的节能技术和环保理念也很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大量的练习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凭解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建筑环境问题,这样既能提升应用能力,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参加讨论小组或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也十分有益。共同讨论难题,分享学习心得,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