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认为政治理论的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论述题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显现出出题方向的变化,即避开热门话题,摆脱各种预测题的限制。对于选择题,建议仔细对照大纲来答题,认真完成1000题和肖秀荣的书籍,初次接触侧重于记忆,之后再做题,务必区分出自己不懂和理解错误的部分,以便后续复习更有针对性。肖秀荣的世界政治形势一书至关重要,同时别忘了考前的模拟训练。我从第一次备考中学到的教训是,不能过于依赖预测卷,要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两门科目是必须要拿分的,只要你努力足够,肯定能过关。我后期训练时,能够迅速识别出文章中的考察点。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需要把握整体脉络,关注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虽然与史纲有些重叠,但视角不同,遇到难题时,不妨参考答案,将其分为两部分,大题要做好充分准备,今年许多人在这方面吃了亏...因为今年大题的命中率确实不高,即使押中了,也可能无法得分,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第一年考试时,自认为都背过了,结果却失利,除了历史题不太确定外,其他题目回答得井井有条,这是我想分享的经验。总的来说,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成正比,不要沮丧,也不要幻想平时不用多练,考试时就能轻易猜中。不断总结,困惑的地方可以与周围的人讨论,集思广益,逐渐增强对选项考查点的理解,细节掌握得越精确越好。
考研数学方面:
暑期,我根据真题,把卷子分块,然后归纳知识点,再加上强迫症,将其消化得差不多就ok了,比如数学后面的大题,时间来不得扎实练习,就直接放弃,简单记一些解题方法。把时间放在最有效的类型题上。通过近几年的真题,尤其是今年的考题,大家肯定能明显发现,其实考研数学对于同学们解难题的要求并不高,考验的是大家的概念是否清楚,计算能力是否过关。所以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大家要着重于理解概念,千万不要死记公式(当然很多公式还是要背的,这里推荐大家有一个小本,将每页折成4扇,1、3扇写公式名称,2、4扇写公式,每次看的时候只看公式名称,自己写出公式,此方法也可用于记单词,效果颇佳),一般大家都是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复习资料,我各人认为一本全书就已经很足够了,把上面的每道题都吃透,得比较高的分还是有保障的。全书最好过三遍,每一遍都要认真,囫囵吞枣的话会得不偿失。
考研英语方面:
优秀的四六级成绩并不代表考研英语也会出色。因此,对于那些常说自己英语能力一般的同学,无需畏惧,让我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复习方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时间专注于词汇记忆和阅读理解,红宝书的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两次,同时借助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文章。虽然张剑的书中文章质量很高,但其命题风格与考研英语有所不同,所以做那些练习题的结果不必过于纠结。每天我会投入约三个半小时学习,直到六月中旬,我才开始接触真题,选择的是考研1号系列,感觉很适合我。我坚持每天做一篇真题,并在次日清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将2005年至2014年的真题文章几乎全部熟记于心。回顾起来,我在英语复习中的最大遗憾就是没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来做模拟,导致后期缺乏新的练习材料,因此真题我大约重复做了三次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两门课程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两者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有所不同,但都是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关键。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宏观经济模型是基础。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经济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核心内容。要关注当前经济政策和事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供求理论、消费者选理论、厂商生产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分析。理解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不同市场形态的特点,这些都将是你答题的关键。博弈论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热点,需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每一章结束后,都尝试自己构建思维导图,梳理出关键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反复练习,特别是计算题和论述题,前者检验公式掌握,后者测试逻辑分析和论述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和同学交流解题思路,提升思考深度。
至于复习,初期应注重基础,中期强化训练,后期模拟实战。始终保持对新经济动态的关注,不断更新知识库,这样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