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如果选择在北京应试,实际上政治复习无需投入过多时间,因为北京市的政治得分普遍不高,分数差异也不至于太大。我从暑期开始着手做肖秀荣的一千题,整个暑假我完成了两次练习,并对错误进行了梳理。到了十一月,新版本的一千题上市后,我又购买并再次做了两遍,同样重视了错题的整理工作。最具价值的资料可能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我最终将大题部分全部背诵下来,结果在考试中全都命中了。当然,每年都会有反押题的情况出现,这是难以避免的。总的来说,政治复习关键在于后期的全力冲刺,但前期的基础准备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客观题的部分,并不会消耗太多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之初,我选择了《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书籍来奠定基础,掌握各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每本书的课后练习我都亲自动手完成。至于复习的范围和考试的重点,我会参照教育部发布的《大纲解析》来指导。关于概率论,我想特别提一下,虽然在大学时期我觉得这门课程相对容易,但在考研过程中,我发现它实际上具有相当的挑战性,特别是数理统计的部分。对于数学而言,如果想要取得高分,我建议从基础知识着手,自我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掌握极限计算的关键点、运用表格快速解决积分问题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策略,并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他人详尽的讲解。此外,每道题目都应全力以赴地解答,即使一眼看上去就会了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惨痛教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去弥补这一疏忽。
考研英语方面:
我购买的备考书籍包括蒋军虎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80篇》、《完型填空精炼40篇》,以及张剑编著的从2007年至往年的历年考研真题集。可能我还买过一本蒋军虎的翻译教程,至于作文书,我记得也是同一系列的,不过由于考试结束后我把所有英语资料都处理掉了,所以细节有些模糊。我对真题进行了至少两次以上的深入研习,初次接触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我都逐句翻译,遇到不懂的词汇便查阅词典,并将其整理在两个笔记本中。次日,我会抽出时间回顾前一天所做的笔记。对于真题中的生词或关键词汇,我要求自己熟记于心,做到一见即识。当真题重复练习不够时,我购入了模拟试题以保持手感,但难度较大,常常在完形填空中错7至8题,阅读理解也经常错4题以上。我确保每天至少用一小时来做英语练习,通常在学习政治或专业课程感到疲惫时,转而做英语题目作为放松,毕竟阅读英文相较于专业课程较为轻松。当然,每次做题我都会计时,完形填空大约控制在12到15分钟,每篇阅读则是10分钟,完成之后立即校对答案,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对这些概念,不仅要它们的定义,更要理解其物理含义,这样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定位并解决。
掌握基本定理和公式。例如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圣维南原理等,这些都是解题的重要工具。要熟练运用,不仅需反复记忆,更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深化理解。要注意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错。
再者,重视实例分析。材料力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是基于理想化的假设,但在实际工程中,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凭实例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河海大学的试题中就常常会出现一些结合实际的题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会找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无论是做实验还是画应力图,都需一定的手工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尽量模拟实际情况,亲手绘制应力和应变图,这样既能锻炼自有的动手能力,也能帮助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习惯每周或每章结束后,都会整理一次笔记,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种方法帮助巩固记忆,也能提前发现并弥补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