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基于我的体验,我提议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学习,初期保持每天两小时的学习时长,后期可逐步增至三小时,具体时长依个人效率而定。7月至8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议每日清晨研读一章!我当初采用的是徐之明的“超级红宝书”,先阅读教材,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避免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进入9月至11月的冲刺阶段,继续之前的进度,依次复习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此时,每天保持三小时内学习,并搭配肖秀荣的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本。不过要注意,辅导资料不宜过量,因为基本知识点大同小异,我个人认为“超级红宝书”最为详尽。接下来就是做各类模拟试题的关键时期。最后的12月直至考试前,全力以赴地背诵吧!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政治,如风中劲草、肖四、任四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660道题目之后,接下来应当接触一些真实的考试题目,因为之前的阶段主要是为了奠定扎实的基础,现在需要了解考研数学的实际考察方式。我选择了李永乐的《数学历年试题解析》这本书,它非常实用,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过去十年的全套真题试卷,而第二部分将这些真题按照各个章节重新编排。这种方式让你可以通过阅读第二部分,清晰地了解每个知识点在历年真题中是如何被考查的,以及哪些是经常出现的重点。我当时选择先读第二部分,并按照章节顺序逐一完成了所有真题,以此理解不同部分的特点并找出共通点,从而识别出哪些内容更为关键,哪些相对次要,以便针对性地备考。这个过程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无论你是否具备大学数学背景,在开始复习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教材一至两遍。这样做有助于那些学过高数、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人重温本科知识;而对于未曾学过的人来说,对照大纲学习知识点是建立牢固基础知识的关键,为解题做好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愚笨,真正开始复习英语是去年暑假,买了本郭崇兴的单词书,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就知道是按在考研中出现的频率编排的,例句也都是真题中的原句,我感觉很好。我每天花整个半天在英语上,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当时把上面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全部用A4的纸超了一遍,每个词后面也抄了个例句。不停的滚动式复习,每天2小时左右,大概到了10月,背了有5遍左右了,然后就放慢了背单词的步伐,但是每天还是看,就是不看那么多。剩下的1个多小时,就做真题的阅读,不是分开做,是每次一口气作完一年的四篇,然后慢慢分析。大概到了10月,全部都做完了。然后开始第二轮,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我把每年的都阅读都逐句逐句的翻译,写再本子上,然后把自己的翻译跟张剑黄皮书的翻译对比,其实这样很好,既锻炼了翻译,又能细细的琢磨每个句子,不放过一个盲点。同时也分析后面的选项,我把整个十年考研题目的每个选项按照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分类,抄在本子上,带上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以探究每种题型的规律。英语阅读一定要好好总结,里面有很多规律,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更考的是一种技巧。这样分析阅读的速度是每2天弄完一篇阅读。这样弄完大概也就12月了,开始准备作文了,我采取的回译,先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把自己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和原文对比,发现那个差距大的啊,然后更是深切的感悟到文中的好词好句是多么的好。我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都背下来。大概到了12月中旬时候我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到了下午,和考研时间一致。语言到最后是靠语感的,所以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读,读阅读读作文,每天读1个多小时。同时也经常练习作文,张剑正版的模拟题里面有赠送的仿真题的答题卡,我把复印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格式怎么布置,大概写多少行,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实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是可以用模版的,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15天,我开始做张剑模拟题,分数不重要,关键是安排时间,找感觉。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弃之不管,我都顺带着看,总结,但没像阅读那样画那么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它们构成了整个材料科学的基石。对晶体结构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晶格类型、晶胞参数计算以及衍射原理,这些都是解析实验数据的基础。对相图,要深入理解各个相界线的意义及移动规律,这对预测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很有帮助。
材料性能部分,主要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这部分需结合实际例子去深入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和测量方法,例如杨氏模量、熔点、电导率等。了解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如杂质、温度、压力等,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材料的行为。
再者,制备工艺的学习不应被忽视。不同的制备方法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从改变其宏观性能。例如,粉末冶金、热处理、化学气相沉积等,每个过程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理解这些将使你能够更全面地看待材料科学。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阅读教科书是必要的,但仅仅依赖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凭做实验、分析数据,你更直观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参加讨论组或研讨会,与同学和导师交流,能深化理解,激发新的思考。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保持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关注也很重要,期刊论文、科技新闻都是获取新知的好途径。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