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9月份大四开学才开始看政治的,政治考得不高。9月份开始看《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走马观花,大致浏览一下,也不强求能记住,我管这个叫培养政治直觉。这本书过完一遍之后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出的真的很好,涵盖了大部分知识点,有助于你去把握重点,所以一定要认真做。边做1000题边到《知识点精讲精练》中找相应的知识点。后来又出了时政的那个小本《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核心预测》,又把那上面的选择题过了几遍,里面的材料都没怎么看。四套卷出来之前政治我一点也没有背,就是通过这种刷题,找知识点的方式加深印象。选择题不需要背嘛,4个选项给你,你有个大致印象,很容易就选对嘛!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付选择题的,后来通过八套卷和四套卷模拟,选择得分40左右,最终考出来是39分,感觉也挺满意了。总结:选择题一定要多刷几遍,加深印象培养政治直觉。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时,我学习高等数学使用的是本校编写的教材,虽然不具备权威性,但内容准确无误,我个人觉得比同济版的更易上手,毕竟我对它已有所了解。我的复习策略是先阅读教材再做习题,无论是数学还是政治,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在完整地研读完两本高数教材后,我开始攻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它的前半部分是对基础概念的归纳,我以此为线索进行二次复习。这段时间,我都专注于这本书,完成它似乎花费了不少时间。之后,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教科书,梳理知识框架。接下来,我通过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水平,通常选择上午做数学,因为考研时数学考试也在上午。我会抽出两小时,在A4纸上写下答案,以保持教材整洁。做错的题目,我会在答案页标记,但不在真题卷上涂鸦,以免下次做题时过分关注。其实这些细节并不关键,但我那时对每个小环节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一套真题完成后,核对答案,深究错误原因,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初次尝试真题,我觉得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一方面,许多题目在复习指南中已出现过,对你来说不再新鲜;另一方面,你的心态比较轻松。做完十年的真题后,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习,再次浏览教科书和陈文灯的书籍,但这次速度快些,因为有些内容已烂熟于心。遇到不解的题目,我喜欢查阅教材,将相关知识点全面复习。有时,题目简单到只需老师一点拨就能豁然开朗,并且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方式优于直接看答案。由于决心坚定地考研,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松懈。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已经很难静心阅读,于是转而查看教师提供的冲刺资料,重点关注他标注的部分,呵呵。
考研英语方面:
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往往被许多人轻视,认为只要在考前熟读几篇范文就能应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认真对待写作同样能够显著提高分数。在提升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固然需要记忆一些优秀篇章,但更为关键的是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不受模板限制、具有个人特色的表达。建议每周坚持撰写两篇文章,并严格控制时间。完成后,与参考答案对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要持续不断地这样训练,定会看到明显的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结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管理、噪声控制等多个领域。在备考过程中,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例如,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如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大气污染控制中,燃烧技术、吸附、催化等基本原理和应用;固体废物管理和资源化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并重是环境工程学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各种工程计算方法是必要的。比如,你可能需进行水质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或者估算污染物排放量,这就需熟悉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和计算技巧。了解并能解读环保法规,理解其背后的环境保护理念,也是考试的一部分。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虽然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内容”,但在实际研究中,理解和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你凭阅读研究报告,模拟实验操作,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持续关注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如新的污染治理技术,环保政策的变化等,不仅丰富知识视野,也可能成为考试的热点题目。订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参加学术会议,或在线学习平台上的课程来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