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期专攻文科,因此对像政治这样的文科科目有一定复习基础。我的政治复习起步相对较晚,大约在8月才开始。我采取了分阶段学习的策略,确保全面提升。8月期间,我只是浏览肖秀荣的1000题,重点攻克选择题,通常会在一天中较为疲惫的时候抽出20到30分钟做一些选择题。对于关键知识点,我会简略记忆,但务必标记错题,红色笔迹尤为醒目,这对后续复习大有裨益。不必过于追求复习资料的整洁,多做标记是个实用技巧。这样,整个8月我便完成了对政治科目的初步了解。
到了10月中旬,我开始深入使用《肖秀荣1000题》,快速完成单选和多选,并参照其他答案解析来理解。记住,你关注的不仅是这一题,而是背后的知识点。快速阅读答案解析,将自己不熟悉的部分记录在题目旁边或笔记本上(就像错题本一样,实际上并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这时不必太纠结正确率,因为在缺乏系统知识框架的情况下犯错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习需要等大纲解析发布,不过去年发布时间较晚,我记得是在9月份。在这之前,我先看了一遍任汝芬的序列一,大概浏览了两遍,不算特别精细,所以进度较快。其中,哲学部分是最耗时的。大纲解析出来后,它就成了最权威的参考资料,必须认真对待,在考研之前至少要详细研读3到4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序列一和大纲解析一起练习多选题,因为多选题难度较大,建议对照知识框架来加深理解,同时有助于提高论述题的表述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复习,我复习全书看了好多遍,暑假的时候也刷了张宇的36讲,做了相应的笔记。数学这个东西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没有一定的题量是不行的,教材只告诉了知识点,题型什么的很灵活,所以需要做大量的题目来练手。就拿我来说吧,复习全书的练习册我是做完了的,书上的例题也是做了很多遍,汤家风的1800题的基础部分我也做了好几遍,这本书倒是挺好的,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做题来强化记忆,例题之间联系很大,答案也很详细。暑假的时候我又买了本张宇1000题,我想说的是有点难,暑假的时候张宇1000题应该做了2遍左右,做完这个基本上就到9月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最好买那种试卷版的真题,按照标准时间自己模拟一下,真题里面很多题目还是很基础的,有时候都感觉这题目自己能考满分,真题做了之后注意总结,你会发现常考的有哪些题目,有哪些常考知识点,还是有挺多借鉴意义的,做完几遍之后就可以准备做一点模拟题了,比如汤加风的8套卷,张宇的4,8套卷就有点难了,有点打击人,还做了合工大的八套卷,有人说曾经押到过题,可以试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用过的方法中,比较推荐记忆真题词汇。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时间较为充裕的话用恋恋有词打下基础,如果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好用,那么我认为值得一试。另外王江涛有一本单词书(好像是十天搞定考研词汇)我觉得应该也不错,单词差别不多的时候阅读书登场,每天两到三篇,最好下午做,因为英语是下午考的,千万不要纠结答案,关键是培养语感,遇到好的句子就自己完整翻译一遍,同时它每篇后面都附有wordlist,生词一定要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对这些基础知识,你需有扎实的理解,因它们构成了所有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例如,原子间键合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的理解,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关注晶体结构。无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还是高分子材料,其性能都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理解晶格参数、布拉格定律、缺陷理论等内容,能帮助你深入理解材料的各种特性。学会使用各种晶体结构分析工具如XRD图谱解析,也是这个阶段需重点训练的能力。
再者,材料的相变和动力学过程不容忽视。这涉及到固态反应、扩散、形变等过程,需理解和掌握相关动力学模型,比如Arrhenius方程,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在实际研究中,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技术如SEM、TEM、FTIR、XPS等会经常用到,你需了解并熟悉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解读。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讨论,都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配合实验室操作,凭亲手做实验,你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材料科学的前沿动态,也能深化理解,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