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直到开考的那一刻才停止背诵,直至考试结束才放下笔。在最后的七天里,我专心致志地反复研读考点汇总,并且完成了肖秀荣的四套预测题(没错,我没有做以往的真题,原因在于我认为那些内容可能不再会考,而且即使看着答案,我也并未亲自去做这些题目)。尽管这个成绩在考研标准下不算顶尖,但确保通过分数线绰绰有余。政治科目涉及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党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矛盾分析方法和长征精神等。只有不断重复背诵和阅读,才能深刻记忆。因此,在备考的最后一周,务必让口齿和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粗略地阅读了整本书和第十八讲,并对第十八讲的重点进行了梳理。九月起,我正式展开复习工作,这时候我发现笔记非常有用,每当我在做题时遇到忘记的知识点,查阅笔记能迅速帮我回忆起来,接着我会针对这些知识点再练习全书中的相关习题,这样记忆更为深刻。等到第二遍读完整本书后,我开始了1000题的挑战,尽管题目颇具难度,但确实有助于提升解题能力。直到11月底,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只做了一次,然后又专门攻克了错题。自我评估,我觉得数学部分的复习还算扎实,今年的数二试题也不算太复杂,但在即将结束考试时,我因一个小小的疏忽弄错了一道价值10分的大题,真是让人懊悔不已...
考研英语方面:
有人主张应该重复做2到3遍历年真题,但效果如何因个人差异而异。我第一次做完后就记住了答案,所以对我而言效果有限。不过,你可以借此机会练习新题型和翻译,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源,并不复杂。由于我个人的英语底子不错,我在考研英语上的策略主要结合了几位前辈的建议和自身特点。背单词确实是个挑战,我尽力去记,大概看了1到2遍,后来还购买了张健的大黄本。其实,一套或两套真题就足够了,尽管有人说要反复做,但时间紧迫不容忽视。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不算太多。首要的经验是专注做真题,并且多做几遍。其次,按照专题来学习,我先是攻克翻译,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到完形填空,最后是作文。每个部分完成后,务必进行总结,因为总结的重要性远胜于做题本身,要确保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结构都理解透彻,理解文章的架构和主旨,以及各种题型和应对策略。另外,之前提到了一位学弟分享的11年新东方视频课程,它是按专题讲解的,你可以选择在做题前观看,或者完成后回顾,依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我当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视情况而定。经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关键。记住,英语的效果显现较慢,但持之以恒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从不同观点中汲取精华,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独特的方法论。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推荐重温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涉及到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保护的主要策略和措施等内容。在复习时,我将这些大方向作为主线,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对每一个主题,我都力求理解和掌握其核心概念,例如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影响、环保法规政策等。
实践案例的学习至关重要。理论知识需凭具体的实例来加深理解。我会搜集国内外的环保案例,如中国的雾霾治理、垃圾分类政策,或是国际上的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分析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实施效果,以此来提高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技术部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强调技术的应用,如废物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内容不容忽视。我会尽量找到相关的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进行阅读,理解并掌握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
我还特别注重培养自有的批判性思维。环保问题复杂多样,往往没有绝对的答案。我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环境效益的权衡,以及短期和长期效应的考虑。
定期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我通常会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做一次全面的复习和测试,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