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的重点是:条理清晰,稳中出新。很多人都说考研政治肖秀荣押中了不少题,我也看到很多同学说按照肖秀荣给的答案答了,但成绩并不那么理想。我想说的是,政治考试,并不完全考察的是同学背诵的能力,它同样也在考察同学们对国家大事,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看法,对国际时事有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有很多一起参加考研的同学,看到大家的政治成绩之后,也印证了我的这一看法。政治考试中拿到高分的,不仅仅要会背,更要会想。单纯按押题答案背,在北京这种反押题的地区,只会得到一个‘还不错“的分数,想要高分取胜,个人观点就显得无比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提升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升数学技能和解题能力,以符合考研的标准。我仔细研读了三本书: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的高等数学篇,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以及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每本都精读了三次,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特别针对关键难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也专门收集并进行了反思和整理。进入12月,我逐渐减少了在数学上的学习时间,通常上午8:30到11:30会专注于第二次做数三真题(按章节进行),同时复习全书或强化自己弱项的部分。每周我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两次模拟测试。在考试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并再次浏览了全书。最后的一周,我主要回顾了重要的公式和定义。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上,与政治科目相当稳定。尽管我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表现欠佳,六级考试勉强过关,但我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能是因为我偶尔会浏览英文网站或阅读英文新闻。据我所知,考研英语的挑战不仅限于词汇和语法,还包括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时,即便理解了文章和问题,仍可能无法给出正确答案。首要任务当然是积累词汇。我选择的是俞敏洪编写的无序绿皮单词书。实际上,任何单词书都可以,关键是持续记忆,不能懈怠。到了复习后期,主要依赖真题来学习单词,前期则以单词书为主。无需赘言,英语真题至关重要。我使用的是历年真题深度解析。同时,我参考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以便对比和借鉴。我一开始就尝试做真题,从难度最高的2010年开始(成绩并不理想)。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近年来的试题相对较易,但我们应做好应对最难题目的准备。起初,我在阅读部分犯了不少错误,大约错了七八个,后来我发现我倾向于凭自己的逻辑解题,而非依据文章寻找答案。考研英语的答案必须直接来源于文章,不能主观猜测。经过努力,我在后期将错误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是初次做的错误率,之后真题主要用于自我评估)。对于长难句,我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翻译题,而在阅读部分,只需大致理解句意即可,因此掌握基本语法足以应对考研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从第二次做真题开始,更重要的是分析,识别陌生词汇,注意常见短语搭配,反思自己为何反复陷入命题陷阱…这些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察觉。至于具体做了多少遍,我没有计数,只是不断地重复训练。到最后,我一看见首句就能大致猜出文章主题和题目。作文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我从九月底开始关注王的作文并进行背诵。我主要背诵了真题的作文,大概有十多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背诵押题作文,因为我实在来不及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对初学者,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比如变量、样本、总体、概率分布等。这些基本概念是构建统计理论的基础,需扎实掌握。要熟练运用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来描绘数据特性。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另一大块,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部分需深入理解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以及t-检验、Z-检验、卡方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场景。实践中,要学会按数据性质选合适的统计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解读结果。
再者,线性回归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不仅用于预测,还能帮助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理解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何构建模型,解读系数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模型诊断,都是必备技能。多元回归和逻辑回归也是需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是提升理解的关键。凭实际案例或模拟数据进行练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方法。R或Python等编程语言是强大的统计工具,学习使用它们进行数据分析,将使统计学习更上一层楼。
统计学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应用的学科,阅读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也十分必要。这不仅能帮你深化对统计原理的理解,也能你了解到统计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我要强调的是,统计学的学习并非一蹴就,它需时间和耐心。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挑战,是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多思考,多讨论,这样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