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针对政治复习,首要任务是消除畏惧心理,切勿敷衍了事,毕竟80分与60分的差距显著,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政治学科需有条不紊地划分主次,逐步清晰哪些是关键点,哪些是次要内容,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构建个人的知识架构,并在后期的重点背诵和整理中不断巩固这个体系。再者,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可盲目刷题。应当在彻底复习完一个章节或部分后,用题目来检验学习成效,错误的题目应对应知识点加深印象。暑假期间至考前模拟题阶段,肖秀荣的1000题在我看来已绰绰有余,完成它会让你对自己的水平有大致了解。进入11月和12月,集中精力背诵并做模拟题,这是备考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模拟卷、小册子和公众号的知识精华,虽然内容相似,但多数秘籍都源于模拟题答案。因此,最有效的策略是深入研究这些模拟题,依据自己的知识框架整理,然后将分析题的关键点融入自己的体系中去背诵,确保与前期学习无缝对接,防止分析题的临时抱佛脚与整体复习脱节。对于选择题,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而大题,则需尽可能多地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人对英语复习感到困惑,尽管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却往往觉得短期内进步微乎其微,考试后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复习过。这实际上是个方法选择的问题。掌握英语确实需要长期的沉淀,不过,针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我们更需寻觅一种高效且科学的方式。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考研英语复习中,真题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运用真题,其中大有学问。
有些同学倾向于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完成多年的真题集,匆忙做完若干篇阅读理解或整套试卷,草草地核对答案,稍作思考便转向其他内容。一旦真题做完,他们又转战模拟题。然而,我认为这种做法并未充分利用真题的价值。模拟题与真题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再优秀的模拟题也无法复制真题的独特性,毕竟真题是由命题专家历经数月精心研制而成的,其难度分布、选项设计以及逻辑关联都是模拟题无法模仿的。我在复习时通常专注于一篇真题阅读理解,以实际考试速度全心投入,完成后仔细分析文章、题目和选项,这一过程大概耗时一个小时。通过这样的逐步学习,我能更好地理解真题的出题逻辑,做题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单词记忆,我不建议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因为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我的策略是通过做模拟题来积累词汇。对于作文部分,我连续两年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发现特别有效的提升方法。个人认为,作文水平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日常的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强调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第二定律则涉及熵的概念,它揭示了自然界总是倾向于向熵增的方向发展,这在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至关重要。第三定律,关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熵,对理解物质的特性非常有帮助。
深入掌握热力学状态参数和过程线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压力、温度、体积和内能等基本参数,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学会如何在p-V图和T-s图上描绘各种热力过程,如等压、等温、绝热等,这些对分析系统的变化和计算效率有直接的帮助。
工质的性质是工程热力学的核心部分。了解不同工质如水蒸气、空气和其他工质的性质图表,能够帮助更好地预测和设计热力系统。例如,蒸汽的饱和状态图表,用来确定在特定压力下的温度和焓值。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热机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循环,或者热交换器的设计等,这样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切记要定期复习,因热力学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经常回顾,很容易忘记。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笔记来梳理知识结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