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主要就是靠背,一战时我自认为是文科出身,很多相关的内容高中就学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对待,算是拖了后腿,这是血一般的教训。二战痛定思痛,考前半个月咬牙去背、去理解。总之对于政治我用的是背这种最笨的方法,应该也是考研人最无奈最有效的方法。政治背过的内容有积累后,每天相应地做相关的选择题,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我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也用铅笔做,全部做完后擦掉重做。第二遍做完标出做错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划出相关内容,之后重点看。第三遍着重做原先做错的题,加深印象,并且也节省了时间。政治复习我是从九月末开始的,太早开始容易把背过的东西忘掉,也浪费了时间。临近考试除了做选择题外,我也练了主观题,这有益于在考场上有做题的手感。原先听老师说过考研政治要将空白部分全部填满,这也算是一条经验吧,至少改卷老师不会觉得你无话可说。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时,我采用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粉色封面,经典且有一定难度,适合追求高分者)配合张宇的教学视频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线性代数,我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及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两门课都是边观看视频边阅读教材。对于概率论,我则研读了李王合作的《复习全书》大红色版本。在做讲义练习时,我坚持独立思考,即使需要参考答案,也会按照解题步骤自己重新计算,不允许自己偷懒,并在边上记录解题方法和关键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将全书完整地复习两遍。我的数学学习时间并不长,大约每天五小时左右。
第一轮复习后,早期内容容易忘记,所以在第二轮,我借助660题来重温知识、巩固提高。在做题前,我会先总结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这对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会完成一套数学试卷,真实试题与模拟试题交替进行,以适应各种题型。熟悉真题有助于掌握重要考点,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边缘知识,这时模拟题的预测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挑选了张宇的8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共10套来做,其中的微分方程题目我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格外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感到薄弱,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大题只能凭空想象,十分困难。后期,我的真题成绩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以上。一旦发现遗忘的知识点,我会抽出时间专门复习,面对模拟题的挫折也很正常,通常我会用一天时间来填补学习的空白。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模拟题,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考研准备越早开始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我承认,我的英语水平相当有限,因此在四五月份期间,我平均每天投入约7小时来学习英语。到了五月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词汇的记忆,并且熟记了2001年前的所有阅读理解真题。这个阶段结束后,我对英语的理解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每日坚持背单词是必须的,我自认为英语基础薄弱,四级考试的通过简直是幸运女神的恩赐,而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关系并不大。初期,我主要专注于翻译,通过解析复杂的句子来掌握语法规则。我从五月份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先从较为简单的部分入手,因为我需要打牢基础。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可以从2000年后开始做。我总共大约重做了五遍真题,不过我不打算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直到九月之前,我确保每天至少花费5到6小时在英语上。重点不在于刷题次数,而是理解和掌握每一个题目。作文练习至关重要,务必亲自动笔。可以借鉴模板,但别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考试极其关键,它能让你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我个人觉得黄皮书和陈正康的英语教材非常适合我。
考研专业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壳构造变动及其影响的学科,它是理解地球历史、预测地质灾害、寻找矿产资源的关键。对备考,你需深入理解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应力应变关系、地震动力学等。这些基础知识将帮助你解析复杂的地质现象。
熟悉地质图的阅读和解释至关重要。学会如何从地质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地层走向、倾向、倾角以及断裂的分布、性质和活动性,这对理解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非常有帮助。在实践中,多做一些地质图的解读练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再次,实验和实地考察是构造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观察岩层的折叠、断裂、节理等构造现象,你直观理解地质构造的过程和机制。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参与实地考察,亲手触摸和分析岩石样本,能学习更为立体和生动。
掌握地质时间尺度和地质事件的相对顺序也极其关键。例如,使用化石记录来确定地层年代,或者运用地质时标来排列地质事件,这些都是构造地质学中的基本技能。
要重视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构造变形参数、模拟地质构造运动,需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学习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会你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