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药物选择,奥司他韦为何仍占据全球抗流感治疗C位?

抗流感药物选择,奥司他韦为何仍占据全球抗流感治疗C位?

2025-01-10 动态更新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流行季2024年年底以来,全国多地甲型流感(甲流)发病率呈现高发态势。甲型流感传染性强、易变异,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流感。 

针对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国内可用的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等。其中,奥司他韦因其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抗流感药物。根据艾昆纬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抗流感病毒药物市场中,奥司他韦按日服用剂量计算的使用量占比超过九成。

这种优势得益于奥司他韦在全球范围内经过20多年的广泛使用和验证,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用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流感高危人群,且剂型多样,耐药风险低。此外,奥司他韦还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流感预防的口服药物,广泛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如《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孕产妇流感专家共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等。

值得一提的是,奥司他韦在抗流感药物领域再次展现了全球领先的竞争力。

 仅一次服药不等于疗效好

提到抗流感治疗,奥司他韦仍是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名字。该经典药物自进入中国市场近20年来,凭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用人群广泛等优势,成为许多家庭的常备药。

近年来另一种号称仅需服用一次的抗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与奥司他韦共同成为流感治疗的热门选择。

令人意外的是,玛巴洛沙韦在先发的海外市场表现平平,甚至被逐渐冷落。

2018年,玛巴洛沙韦率先在日本上市,并在次年销售额达到约1亿美元的峰值。然而,这一辉煌未能持续,其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额随后迅速下滑。同年10月,玛巴洛沙韦登陆美国市场,虽然在2022年达到了5200万瑞士法郎(约合5716.88万美元)的销售高点,但此后再无突破。2024年上半年,其在美国的销售额已锐减至400万瑞士法郎(约合439.32万美元)。

这款在美国和日本市场逐渐冷落的药物,却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意外的热销,并被冠以“流感神药”的称号。罗氏制药2019年至2024年度报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玛巴洛沙韦的第一大市场。

玛巴洛沙韦在中国市场热销的关键卖点是“仅一次服药”。与奥司他韦需要每天服用两次、连续五天完成疗程相比,玛巴洛沙韦全疗程仅需服用一次。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仅一次服药”的便利性并不代表玛巴洛沙韦的疗效优于奥司他韦。

流感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事实上仅一次服药玛巴洛沙韦在症状缓解时间上,与传统的奥司他韦无显著差异。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既往健康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服用玛巴洛沙韦后平均需要53.7小时才能使患者症状缓解,对于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则需要73.2小时,均与奥司他韦相当。 

此外,日本监测数据表明,患者服用玛巴洛沙韦后可能出现双相热,即发热消退后在7天内再次发热,在65岁以上老人和6岁以下儿童患者中尤为明显,发生率分别为9.57%和12.5%。

玛巴洛沙韦“仅一次服药的秘密在于其与奥司他韦半衰期的差异。半衰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就像吃糖果。

吃下糖果后,身体开始“消化”,糖果的量会逐渐减少。同样的道理,药物在进入身体后,浓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过程通过“半衰期”来衡量。而其中的“半”字就是指药物在体内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比如,一种药物的半衰期是2小时,意味着在服药2小时后,药物的浓度会减少到原来的50%。再过2小时,浓度会再减半,变为最初的25%。如此持续下去,药物的效果会随着浓度的下降逐渐减弱,直到完全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为什么不同药物需要不同的服药间隔。 

据玛巴洛沙韦产品信息玛巴洛沙韦活性代谢产物在中国受试者中的半衰期达99.7小时(约4.15天),且服药后120小时(5天),血药浓度仍然高于有效浓度。玛巴洛沙韦就像一种‘超级难消化’的糖果,在体内需要约4天才减少一半。因此只需要服用1次。

而奥司他韦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约610小时就像一种容易“消化”的糖果。患者早上服用一剂奥司他韦,药物浓度会在体内达到一个高峰值,开始发挥抗病毒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被代谢,6至10小时后,浓度下降一半,此时的效果已明显减弱。到了晚上,药物浓度进一步下降至不足以维持有效抗病毒的水平,因此需要再次服用一剂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仍是全球抗击流感首选

玛巴洛沙韦作为一种新型抗流感药物,以仅一次服药的便捷性和独特作用机制吸引了广泛关注。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深入,玛巴洛沙韦的潜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种种潜在问题是玛巴洛沙韦在海外市场逐渐被冷落的主要原因与此不同,综合疗效、安全性、适用人群及耐药风险等因素,奥司他韦依然是抗击流感的首选药物。

根据艾昆纬数据显示,以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的日服用剂量为例,2023年全球奥司他韦的销售量占据了92%的市场份额,而玛巴洛沙韦仅占3%。 

仅一次服药意味着药品半衰期较长,玛巴洛沙韦这一特性也使得处理不良反应更加困难。与之相比,奥司他韦半衰期时间较短,610小时,不良反应后可迅速代谢清除。

玛巴洛沙韦的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99.7小时,整个治疗周期内可能在体内停留长达21天,这意味着代谢清除速度较慢若期间患者出现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就需要一直进行抗过敏治疗,直至药物完全从体内清除。其中因玛巴洛沙韦的活性代谢产物与人血清蛋白结合率高达92.9%93.9%,无法通过透析快速清除。一旦玛巴洛沙韦过量用药,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只能依赖支持性医疗护理。

此外,玛巴洛沙韦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也隐含了哺乳期使用潜在风险。玛巴洛沙韦是否会分泌至人乳汁尚不明确,但大鼠试验显示,其可分泌至乳汁中。因此,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停止哺乳,且停哺时间可能较长。另外根据之前的研究,服用玛巴洛沙韦14天后,人体内仍有较高浓度的药物残留,停止哺乳的时间需进一步延长。

耐药性是玛巴洛沙韦的最大隐患,尤其在儿童和高风险人群中更为突出。 

耐药性是指病毒在进化中通过突变对药物产生“抵抗”的能力。病毒就像桌面上的顽固污渍,而药物就像清洁剂。

你喷上清洁剂,污渍很快就被擦掉了,这说明药水“有效”。如果你每天用同一种清洁剂,污渍会“学聪明”,变得越来越难擦。就像病毒习惯了这种药物,它学会了“保护自己”,让药物再也杀不死它。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是玛巴洛沙韦耐药最易受影响的群体。一项综合分析显示,使用玛巴洛沙韦后患儿的病毒耐药率显著增加,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发生率最高。其中2岁至4岁的患儿出现了明显的峰值

玛巴洛沙韦的说明书中也明确在小于5岁的患儿的临床试验数据汇总中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发生中与玛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相关的给药后氨基酸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4%(1/17)、65%(31/49)0(0/17)。

耐药发生后,玛巴洛沙韦的疗效下降。一项研究纳入了1岁至11岁的流感患儿,结果显示,在使用玛巴洛沙韦后,23.4%的患儿检测到了I38T/M突变,进而导致临床疗效下降。其中,病毒清除时长达180.0小时,流感症状缓解时长79.6小时,退烧时长29.5小时以及症状复发比例高达37.5%。

耐药发生后,玛巴洛沙韦的疗效还有可能完全失效。临床研究发现,感染玛巴洛沙韦耐药突变病毒株的患者,使用该药物后的病程比安慰剂组更长,可能进一步延长流感持续时间,甚至让病情恶化。

因此,在小朋友身上使用玛巴洛沙韦非常慎重。根据最新美国儿科学会指南,玛巴洛沙韦仅适用于依从性差或无法耐受多次给药的患者,可作为奥司他韦的替代。

此外,针对对玛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的病毒株,奥司他韦依然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研究显示,奥司他韦对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的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包括携带PA/E23K或PA/I38F/T突变的甲型H1N1病毒株,携带PA/E23G/K、PA/A37T、PA/I38M/T或PA/E199G突变的甲型H3N2病毒株,携带PA/I38T突变的乙型流感病毒株。 

截至目前,玛巴洛沙韦仅被批准用于5岁以上、体重20公斤以上的儿童及成人;而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则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其中干混悬剂适用年龄更小,幼儿可根据体重具体计算给药剂量。

在抗流感的漫漫征途中,奥司他韦稳居全球抗流感 “C 位”,优势显著。二十多年全球验证,疗效确切,尤为难得的是安全性经多年、多中心试验全方位验证,婴幼儿、孕妇、老年人遵医嘱使用,不良反应风险低。其剂型多元,胶囊、颗粒、干混悬剂分别适配成人、儿童、低龄幼儿,精准满足各年龄段用药需求耐药率极低对变异株仍具高效抗病毒活性作为当前唯一获批的口服流感预防药物,奥司他韦成为抗流感防线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抗流感药物选择,奥司他韦为何仍占据全球抗流感治疗C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