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碰撞、融合而生生不息
上海是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海处于中国近代经济与文化最发达的东南地区,又是中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最大口岸。自开埠以来,上海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集聚与辐射的功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作为《奔流》项目的首部纪录片,《水边人》以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举办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为契机。从上海出发,结合苏州河与塞纳河的河流治理与沿岸发展现状进行拍摄,从而使观众领略其自然历史风貌、治理成就以及浓厚的城市生活氛围,深切感知“母亲河”在滋养人民生活、支撑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围绕城市更新、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新等主题展开对话,这对双方实现文明互鉴,进一步提升滨水城市的管理水平,让生活更美好,很有积极意义。
陈柯语/图
以水为媒,当苏州河遇见塞纳河,上海遇见巴黎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城市的发展更是与水息息相关。世界上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几乎都有一条母亲河,比如说上海的苏州河,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彼得堡的涅瓦河,东京的隅田川等。再者,水是流动的。1989年,谢晋拍摄了影片《最后的贵族》。影片中有一个由潘虹饰演的女主角李彤在威尼斯的水边与一位拉小提琴的俄罗斯老人对话的场景。李彤说,全世界的水都是相通的。这句台词很经典,也意味着以水为媒开展上海与巴黎两个城市之间的对话是很恰当的。
1900年,巴黎首次举办奥运会,游泳的比赛地就在塞纳河之上。后因水体污染,1923年政府下了游泳禁令,并延续至今。2024年奥运会,巴黎计划让铁人三项重回塞纳河,在塞纳河上打造了三处游泳池场所,并对公众开放。时隔一百多年,巴黎人终于重回塞纳河,但如何进一步改造这条“世界上最浪漫的河流”,巴黎还面临新的挑战。上海的母亲河是苏州河。自开埠以来,苏州河沿岸承载了近代上海的历史与记忆,昔日的码头、银行、仓储等建筑至今尚存。热闹的苏州河一度因工业发展而兴,但也因同样的原因发生污臭。苏州河的水体治理历经四十年,如今终于恢复清澈,成为不少城市漫游者的好去处。不过,虽然苏州河的治理成效良好,但如何进一步围绕河流打造宜居宜游的公共空间,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这仍然是上海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新的载体,创造更多可能
《奔流》项目探索以一种新的载体和媒介,为国际文化交流交融创造更为丰富的可能性,这种载体和媒介就是水,就是流淌着水的江与河。每一条河流及城市所积淀的历史与人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苏州河与塞纳河孕育了上海和巴黎独具特色的都市文化,该项目以水为媒,溯源双城文明发展的共同特征,开展城市人文对话,探讨现代大都市如何与水和谐共生、如何让承载丰厚历史记忆的水岸焕发生机等这些共同面临的命题,寻求城市未来永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这是很有创意的。
陈柯语/图
影片风格亲切、温馨、质朴、清新,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与观赏性
《水边人》聚焦苏州河与塞纳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上海与巴黎的摩登之美与精气神,充满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该片以三部曲的方式拍摄,由三个不同主题的单集组成,各集互相补充与递进,构筑了一个围绕巴黎与上海、河流与城市的互文话题。影片中既有对城市的全景式描写,也有对城市个体----也就是普通市民的展现。该片第一集《水上一梦》通过讲述上海在治理苏州河水污染后一支赛艇队参加公开赛的故事,表现了上海市民回归水上生活,享受水上运动带来的乐趣的情景。这也是治理后的苏州河对上海市民的反哺。巴黎则计划将2024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和水上项目设在塞纳河上举行。这个大胆的计划在巴黎市民中产生热烈反响,表现出巴黎市民对塞纳河环境保护的关切。第二集《印象之心》通过巴黎与上海孩子的视角,对以莫奈为代表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风格进行展现与读解,同时也讲述了上海市民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找到的乐趣与慰藉。第三集《丝缕人生》则通过上海与巴黎工作中的女性收听播客,反映了服装行业女性们的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表现了她们为寻找梦想、找到自己新生活的努力。这三集影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苏州河与塞纳河边发生的故事,而故事中的人物又是见证与参与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普通市民,影片内容丰富多彩,表现风格亲切、温馨、质朴、清新,很引人入胜。
陈柯语/图
从该片的视听语言来说,该片的镜头语言细腻,色彩鲜亮,对比强烈。比如赛艇队在苏州河举行比赛时,既有全景式描写,又有吹喇叭、阳台观望等特写,在大场面的描写中不忽略细节,从而很好地展现出岸边的热烈气氛。将苏州河与塞纳河的风景拍得很美,呈现出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等那样的不同质感,绚丽斑斓,富有诗意。再者,该片的配乐中既有典雅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又有欢快的流行歌曲,两者不同的节奏与旋律与影片画面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位,使得影片赏心悦目。
此外,影片也存在着一些缺憾。如上海与法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上海的文化名人如巴金、刘海粟、傅雷、王安忆等与法国文艺多有交集;法国的咖啡文化、法国的文学艺术、法国的食品(如法棍)等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很大影响,但这些在影片中都没有呈现。影片第一、二集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叙事脉络清晰,但第三集的叙事脉络有些杂乱,故事与人物缺少焦点,重点不够突出,而且有些故事缺少必要的背景介绍,不利于外国观众理解。
总之,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世界走进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水边人》通过讲述苏州河与塞纳河、上海与巴黎的故事,为两国文明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良好开端,期待以后有更多的精彩。
(作者赵建中系作家、影评人、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