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物材料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进入大四上学期,和其他院校不同,我们的课程并未因备考而减少,反而比大一大二时更为繁重,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扰。因此,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会用来复习和阅读,尤其是政治的后几章节,由于我对历史有所兴趣,这部分相对而言较为轻松,我在十月底完成了精讲精练的第一遍阅读。由于肖秀荣的八套模拟卷,即通常所说的“肖八”,要到十一月中旬才会发布,我在那之前重温了一千题中的错误题目,并且做了历年的选择题部分。当肖八问世后,我便开始着手练习,不过我并不太关注得分,因为据肖秀荣本人所述,这套卷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知识盲点,所以其难度可能略高于真实考试。对于分析题,由于我是理科背景,未曾系统学习过哲学,第一道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大题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性。然而,身边有些文科出身的同学可能会有所帮助,或者直接查阅书籍找寻相关原理对照练习,反复操练自然能熟练掌握,毕竟常考的题目有限,多做一些就能逐渐适应。在实际考试中,答题时务必结合给出的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份开始到暑假前,要做的就是过教材。同济第六版高数和线代(我考的数二,所以不考概率论)根据考研大纲,把要考的知识点梳理一遍,概念,定理,公式要理解,熟记。课后习题不必全做,选择性的做一些即可(就当时学的时候老师布置的题就行)。暑假开始后,我开始看二李的《复习全书》,这本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可能会感觉很难,不用担心,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要做的就是绕过去,做个记号,等第二遍再看,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十一月中旬之前要结束《全书》复习,开始真题练习。真题是最好的辅导材料,也要至少两遍以上。尤其是近五年的要做三遍。至于各类模拟题,选择性做一些即可。就我所看的,市面上很少有模拟题和真题出的在一个水平上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别专注于背诵英语,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会多次重读阅读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文章。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培养语感和记忆词汇。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阅读量增加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会使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让你有机会多检查几次,找出潜在的问题。至于词汇,我发现通过阅读来记忆比机械背诵更有效。
阅读需要翻译,我认为最好将翻译过程落实到笔头上,而不仅仅是思考。当你尝试书写时,往往会发现翻译并不流畅。多练习后,你的翻译技巧会得到提升,做起来也会更快。今年的阅读确实有些难度,第一篇文章我就没弄明白!但其实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内容艰深,题目反而简单”,这句话很有道理,命题人并不会刻意给我们制造难题。后面的阅读部分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选项极具迷惑性,需要仔细辨别,不能轻易假设。
通常我的阅读理解错误在四到六个之间,最多也就六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最多只错了两三个......这是因为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原文,哪怕是最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例如,多一个或少一个单词都可能导致答案的意义与原文相差甚远,这样的相似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排序题最为棘手,它涉及了一种之前只出现过一次的题型(我还曾和同学们断言这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这类题至少会错两个。对于句子结构,可以背诵一些模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写作思维,因为在后期,单纯套用句型会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小作文,格式规范至关重要,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基础理论,也会涉及到材料的合成、表征、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扎实掌握,因这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无机非金属材料部分,理解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质的关系至关重要。比如,了解晶格参数如何影响材料的光学、电学和力学性能。高分子材料则要关注其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聚合物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纳米材料部分,理解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概念,并能应用到实际材料中去。
材料合成与处理技术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各种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电化学沉积等,理解每种方法的优势和限制,以及它们对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也要掌握常见的材料表征手段,如XRD、SEM、TEM、FTIR等,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结果解读。
再者,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尽量多做相关的模拟实验,凭实践来加深理论理解。学会分析实验数据,例如,凭曲线拟合找出材料性质与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对解题非常有帮助。
题目通常会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考察,所以关注科研前沿动态,阅读相关文献,能帮助你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开放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