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独自背诵政治缺乏明确目标,于是我自己购买了教育部门出版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时,配合老师的课程,我大约一两天读完马原和毛中特的一章,尤其是毛中特的五到七章,这部分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期间专心摘录关键知识点,进度确实较慢,每天投入近三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看完一章,我会完成对应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作为巩固。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用了大约三四天时间,而思修则在专心致志的一天内完成。这两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内容,因为主要的难点和重点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简单。补充一点,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阅读。第一轮复习时,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因此忽略了练习册上的简答题。
到了第二轮复习,效率明显提高,我对照笔记,关注书中的标注,继续练习选择题,每天花费约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仍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从一开始就要准备,建议全书做三遍,做到每一道题目的解法都了然于胸。事后感觉其他的都可以没有,660题可以作为全书三遍之后和真题开始之间的过渡,做不完也不要紧,我就只做了选择题。从六月份开始复习教材,做过复习全书,660题,30年的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避免过度依赖单纯的记忆单词,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词汇的学习,最佳的方式是通过上下文来记忆。今年的英语阅读难度有所提升,不少考生在考试中遇到困难时,心态立刻变得极不稳定,有的甚至泪流满面,更有甚者,在完成英语科目后便选择放弃后续的考试。这样的态度绝对是不可取的,因为当阅读部分难度增加时,其他如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可能会相对简单一些。最坏的情况是,即使完全不懂,也必须坚持完成考试,这是对你自身努力的尊重和负责。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是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它涵盖了从个体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分析。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活动,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选、厂商生产等。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补充,构建了对经济世界的全面理解。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模型至关重要,如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经济下的 Mundell-Fleming 模型等。要深入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理论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基础概念的理解是最关键的,比如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成本收益分析等。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要能灵活运用到各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中。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考试的热点,需有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现象结合,凭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做题是提高的关键,尤其是解答论述题和计算题,这要求不仅能复述理论,还能进行实际应用。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防止遗忘。
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关注经济学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你把握学科前沿,提升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