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马原要尽早复习,那些原理必须理解透彻,最好在暑假之前把上一届的马原强化看完。一个知识点做两三道题就行,并经常复习,不用背,多想想为什么。再强调直到11月之前都不用背。把原理弄得清清楚楚就好。11-12,看肖秀荣的时政和真题,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前期复习有什么没记住的地方,多关心时政,看看大题的答题套路,和套话。大题的马原可以通过准备搞定。政治放轻松就好了,不是挂人的科目。
考研英语方面:
初次练习时,我按部分进行,单数日专注两篇完形填空,双数日则攻克两篇阅读理解,同时记录并记忆新词汇。每晚回到宿舍,我会抄录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并对其做语法分析。每天大约投入四小时给英语学习,起初进度可能较慢,但我建议不必焦虑,因为随着练习,效率自然会提升。暑假期间,除了完形和阅读,我额外用一小时来尝试新题型,并深入剖析错误超过两次的阅读题目。暑假结束后,我开始全面模拟考试,除了作文以外的所有部分都会练习,从十月起,我开始注重提高答题速度。对于2000年以后的历年真题,我至少做了四遍,如果觉得单调,可以从2005年开始,保证做四遍以上也足够(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不必担心记住了答案或单词,许多技巧和感悟都源自反复操练。至于复习规划,首先是持续不断的背单词,其实可以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单词记忆是一个持久的任务,初期可以用带有解析的星火词汇书,后期只需专注于大纲词汇即可。实际上,一开始就专攻大纲词汇也是非常有效的,感觉特别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西方哲学史,它是一部思想的发展史,涵盖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重点在于理解和把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及其核心观点。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证主义、康德的先验知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深入阅读原著是关键,理解这些理论如何影响了后续的思想发展也非常重要。我会建议大家找一些好的教科书或者参考书籍,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来帮助理解和梳理这些复杂的概念。定期进行思考和讨论,尝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问题,也能帮助深化理解。
中国哲学史则更注重对道家、儒家、佛家等传统哲学流派的理解。孔子的仁爱之道、老子的无为治、佛教的因果轮回等都是考试的重点。阅读《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观念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作用。中国的哲学往往更侧重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去思考哲学原理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种“读-思-写”的模式。我会深度阅读并笔记;,我会花时间反思和理解,尝试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自有的语言;我会凭写作,比如写论文或做思维导图,来巩固和整理所学。这种方法帮助我不仅了知识,真正理解了它们。
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互相提问,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的学习效率。每个人都有自有的理解和视角,凭交流,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这种多元化的思考是我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