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准备在10月1以后,用书是红宝书和肖1000题,感觉这两本搭配很好。红宝书很多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争取1个月搞定,还要结合着做肖1000. 前面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题目我认为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因为单纯靠看书去理解那些观点、概念(太抽象)很有难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理解起来会轻松些。对于习题,我觉得在基础复习阶段没必要做“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这两部分在后面模拟题中会出现很多,内容涵盖了常考点。因此,“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的复习最划算的是放在做模拟题阶段。做了一定量得选择题后,大家就要把重心放在“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和练习论述题上了。到这个时候,学校书店会有很多有关“时事政治”的参考书,大家随便选一本应该对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时事与政治”看完后离考试大概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大家需要做的是每天早上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背“考点识记”(或类似资料),坚持下去,争取把这类资料上指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过一遍、在脑海里留个印象,这样在做大题时才能靠边、踩点。说起大题,大家刚开始时肯定很担心,心理没谱!我当时就是这样,考前从来没有训练将五个大题做完过,做大题时一般只是写一下要点,而且写的那些要点中只有一两个和参考答案对的上。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抗过来了。实际考试时,我一个大题只写了一点点。对于考研,很大部分考的就是心态,要有必胜的信心!等大家做了一定量的哲学方面和“毛思和中特”方面的大题后,就要时时关注书店的模拟题了。我建议大家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其中要重点看肖秀荣的四套题,特别是那上面的选择题,当然了,大题也很重要。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大题。模拟题过完后估计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就要抢记一些知识点了,也就是狂背!到考前几天大家把以前背过的一些东西再看一下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二十日至九月底,我几乎每天都专注于数学学习。进入十月后,我开始使用张宇的真题全集。考虑到历年真题数量丰富,跨越三十多年,我打算每两天完成一套,一天用于解答,另一天用于修订,预计整个过程将持续两个月左右。因此,我计划在十月份结束之前完成所有章节的强化训练。早期的一些年份真题与当前的题型和格式有所不同,所以我相应地减少了这些部分的练习时间。之后,我转而使用标准的150分试卷,并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要求和答题卡格式进行模拟练习。到了十二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真题全集。接着,我购买了闭关修炼和八套模拟卷,但发现八套卷难度颇高,这让我对数学产生了一丝焦虑,所以我没有再买四套卷。为了恢复信心,我会偶尔回顾之前做过的历年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你可以任意挑选一本包含考研词汇的书籍,每日攻克一单元,并在次日抽出少许时间复习。初期务必重视单词记忆,我在强化和冲刺阶段稍有松懈,后来在准备写作时发现许多词都不记得了,于是又回头每天复习单词。同时,每天收集一些精彩的短语,说不定在写作时能派上用场。
其次,阅读理解至关重要,每个题目两分,自然成为考研英语的重点。再者是翻译,起初我把历年真题的翻译部分抄入一个小本,逐日翻译五个句子。然而,尽管我能理解句子含义,却难以准确转化为通顺的中文,加上有些拖延,我没太当回事。直到考前一个月,我做了一套模拟题,才惊觉翻译得面目全非。于是,我迅速用A4纸整理了所有真题的正确翻译和分解,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晨读时朗读五句,不断重复。这种方法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我的翻译能力,在这次考试中,由于新题型耗费太多时间,我没有充分阅读上下文,只是大致浏览后直接翻译,但预计分数不会太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误差理论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它主要探讨的是测量数据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误差。你需深入理解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区别,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凭统计分析来描述和估算。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理解和应用正态分布、方差分析等统计工具是非常关键的。
接下来是测量平差,这是误差理论的实际应用。它涉及如何凭一系列的观测值,经过适当的平差运算,得到最优化的结果。掌握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至关重要。不仅要知道怎么算,更要理解为什么这样算,这样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矩阵代数在这里起着核心作用,熟悉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课本,我还推荐使用一些实际的测量数据进行练习,比如参与学校的实验项目或者找一些公开的数据集。凭实际操作,你更直观地理解误差的性质和平差的效果。
,编程能力在这个科目中也非常重要。无论是用MATLAB还是Python,掌握一种编程语言帮助你更好地实现平差算法,提高效率。我建议大家尽早开始编程实践,不仅加深理解,还能在备考期间积累实践经验。
切记要定期复习和做题。理论知识需反复咀嚼,习题则能帮助巩固理解并检验学习效果。遇到难题时,不要怕,查阅资料、讨论小组或者向老师教,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