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此外还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暑假结束后启动了阅读训练,完成了97年至04年的所有篇目,以及05年至17年间的阅读题目三遍。初次接触时,我每天专注一篇,第一次限时完成,随后进行深度研读,主要精力放在翻译句子和解析句型结构上,最终详细剖析每个选项。进入第二轮和第三轮,我的进度明显加快。至于写作,一个关键点是要有清晰的字迹,这是我个人的一大挑战,因此在考试前的一个月里,我特意每天都抽出半小时来练字。平日的默写也应强化这方面,保持整洁有序,因为阅卷时间有限,潦草的字迹可能会导致分数被扣除,而整齐的书写至少能让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无论是默写还是独立创作的文章,都需要通过反复操练来避免基础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静力平衡、变形分析、位移求解等多个方面。掌握好这些基本概念,如力矩、剪力、弯矩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在复习阶段,我会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材,确保每个概念都了然于心。
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结构力学中的计算题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包括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分析,都需有扎实的计算功底。我通常会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典型的例题和历年真题,这些都是提升计算技巧的好材料。
再者,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计算技能需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运用,这就需具备一定的工程思维。例如,如何将所学应用于设计安全、经济的建筑结构,或者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我会关注一些实际案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解析,这既有趣又实用。
我强调模型建立和假设的重要性。在结构力学中,经常需按实际情况简化模型,这需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考。每次做题或解决问题时,我都会思考这个模型是否合理,假设是否恰当,这样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问题,相互督促,这样的互动学习效果往往更好。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笔记,帮助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