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无非就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复习时,我主要依赖考试大纲(就是那个红色封面的)、肖秀荣的1000题、风中劲草资料、历年真题集以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模拟题。其中,我侧重于风中劲草、真题和肖秀荣的四套卷。由于我是文科背景,所以在政治上并未投入过多精力。大纲发布后我才着手准备,初期阶段主要是做1000题和研读大纲,做得比较马虎。1000题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大纲内容,很多题目直接从大纲摘录并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技巧性不强,用来练手倒是挺合适。
实际上,到了后期,每个考生的政治知识点记忆大同小异,因为关键的时事热点就那么些,无论试题如何变换,都无法脱离这些重点。不得不提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预测能力惊人,年年都能命中不少考点!尽管我一直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但实际考试后,我觉得适当信赖一些押题也是有益的,哈哈。毕竟,到最后,主观题大家都相差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部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因此,教材仍然是需要认真阅读的。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究竟研习了多少遍真题,它在我手中翻来覆去,起初是全套演练,随后按模块深入,尤其是线性代数的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起,试题的命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提炼并梳理这些规律,找出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脉络。这一步骤极其关键!随着练习的深入,由于已多次接触,解题速度自然会提升。至于下午的数学时光,我开始沉浸于张宇的18讲,初次阅读或许略感艰难,但绝对值得投入,这本书真的质量上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重头戏就是阅读理解,四篇大阅读扑面而来,刚接触考研英语阅读那真是无比酸爽--好在考研英语不考听说,只考读写,而读写是有套路可言的,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四篇大阅读。复习的时候基本上也就采用他们教的方法——精读,精到不能再精的那种:做完一篇阅读,对答案,然后把生词全部划出来查字典,分析选项,全文翻译。当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把生词和每篇阅读中的长难句抄在一个本子上,背单词,分析每个长难句的语法,最初一篇文章做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因为不会的生词实在是太多了。做完这一步,就把全文都翻译出来,然后分析选项,02年(似乎是02年)之前每篇文章有4个问题,5篇文章;02年之后就是每篇文章有5个问题,4篇文章。分析这20个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我几乎把每一步都记在本子上,足足记了两个厚皮本,这是比较傻的做法,因为前面说了,我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的学习水平都是属于比较差的。但这个工作做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从最开始的四篇连错八九个,到最后差不多能控制在五个左右,生词也在变少,对我来说,这是个挺管用的方法,缺点就是费时费力。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它涵盖了蛋白质、核酸、酶、代谢等核心内容。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是并重的。理解是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了每个概念、反应机制,真正掌握知识;记忆则是关键,因生物化学涉及大量的名称、结构和反应路径,需反复记忆。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大家先从课本入手,精读每一章的内容,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实验和模型,比如米氏方程、DNA复制过程等。结合课后的习题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样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
利用好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例如,Lehninger的《生物化学原理》是一本很好的补充教材,它的解释深入浅出,有助于深化理解。网站如Khan Academy、Coursera上有很多优质的生物化学课程,凭视频学习来提高兴趣和效率。
再者,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个人喜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知识点,将复杂的生物分子结构和代谢途径简化成图形,既能帮助记忆,又方便后期回顾。定期回顾和测试自己也是必不可少的,做一些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凭实战训练来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小组学习或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的互动能激发更多的学习热情,也能找出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