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始于《大纲解析》的发布,一战和二战的经历大致相似。关于整体的复习步骤和参考资料,大同小异,故此处不再详述。今年的政治考试呈现出鲜明的反预测趋势,尤其是选择题部分,风格迥异于以往,这一点可从广大考生的成绩中窥见一斑。原本自我感觉政治复习尚可,但结果表明我对政治理解的深度不足......总而言之,政治险些未能过关,幸亏有些好运相伴。
考研数学方面:
从小到大数学一直都是最拿手的学科。所以提醒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好好学数学,这门课是必须花上足够的时间精力才能掌握其中的规律。这是一门最能拉开差距的课,是公式定理太多,都需要记,我当时就是一些公式记不住,只能考场上现推;还有就是技巧性很强,题型变化很多,必须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
考研英语方面:
我采用了一种较为朴实无华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去年暑假,我开始正式复习,购入一本由郭崇兴编写的单词书,尽管书名已模糊,但记忆中它是根据考研出现频率排序,并配以真实试题例句,这对我非常有用。每天,我会投入整整半天来专注英语,直至考研前夕。那些我不熟悉的词汇,我全都抄在A4纸上,每个词后还附带了一个例句。通过持续的滚动复习,每天大约两小时,到十月份时我已经背诵了五遍左右。之后,虽然减少了背单词的强度,但我仍然每天保持接触。剩余的一个多小时,我用来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一次完成一年的四篇文章,随后仔细剖析。到了十月,所有题目都已完成。接着开始了第二轮,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我逐字逐句翻译每一年的阅读,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与张剑黄皮书的官方译文对比,这种方法让我在提高翻译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每个句子,确保没有遗漏任何知识点。同时,我也分析了每一个选项,将十年考研的所有选项按照不同题型分类,如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等,记录在本子上并加上我的理解和总结,以此探索各种题型的规律。对于英语阅读,深入总结至关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阅读能力更多地取决于解题技巧。这样的速度下,我大约两天处理完一篇文章。十二月初,我开始准备作文,采用了回译法,先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再用自己的中文版本翻译成英文,与原文比较,差距明显,使我深刻认识到原文中的精彩表达。我记下了觉得优秀的句子。到了十二月中旬,为了适应考试时间,我调整了学习计划,改为下午学习英语。语言学习最终依赖语感,因此在最后一月里,我每天都会大声朗读,包括阅读和作文,持续一个多小时。同时,我也定期练习写作,利用张剑正版模拟题中附赠的仿真答题卡,印制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熟悉布局和篇幅要求。其实,开篇和结尾可以使用模板,基本内容不变。最后十五天,我开始做张剑的模拟题,分数并不关键,关键是掌握时间分配和找到应试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忽视新题型、完型填空和翻译,也会一并查看和总结,只是没有像阅读那样投入大量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四个主要部分。这些内容都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它们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及其操作(如查找、排序)是基础。我建议使用LeetCode等在线平台进行实战练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编程能力。
计算机网络部分,TCP/IP协议栈的五层模型是核心,需清晰理解每一层的功能和协议。HTTP、DNS等常见网络协议的理解也很重要。多做笔记,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操作系统部分,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是重点。理解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和调度资源,以及如何实现并发和同步,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层面的知识如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等需深入理解。特别是指令集体系结构、运算器设计、存储层次等方面,理解其工作原理对提高程序优化能力很有帮助。
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每个知识点我都力求从底层逻辑去理解,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动手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凭编写代码或者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
我还利用了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反复练习,这不仅帮助我熟悉了考试的题型,也我有机会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补充。
我想强调的是,保持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成功的关键。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合理规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焦虑,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