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精讲精练》中的"框架体系"、"复习指南"、"关键知识点提示"、"命题者观点"以及"知识点结构图"等部分极为关键。在复习时,不应立即跳入具体知识点的学习,而应首先熟悉这些板块,以便对知识架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及难点有清晰的理解,如此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书中,肖老详细标注了每个知识点可能遇到的题型,区分其为"一般认知"或"重要考点",并指明历年出现的试题类型,工作做得十分细致。阅读知识点时,可依据这些指导调整你的学习重心,特别是对于标记为"分析题重要考点"的部分,务必牢记,但记忆应当基于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练习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高压力下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正是考试的真实场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容易忘记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上考场时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因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度。我个人使用了二李的复习全书,发现其中的知识点详尽,配套习题也非常经典。七、八月份完成了第一遍,当时有些困惑,但随后我一直反复研读这本书,到十二月已经做了大约四遍。每完成一章,我都习惯性地梳理思路和解题策略(这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不必追求数量庞大的练习册。另外,借鉴了一些学习技巧,我在考前尝试了400题,以熟悉考研题型并控制答题时间。个人认为400题难度高于真题,且其前面几套可能比后面几套更难,所以如果刚开始做成绩不佳,大家千万不要惊慌。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至关重要,你们必须对其给予高度关注,并且要反复练习。我自己大概做了三四遍,采用的是曾鸣和张剑合著的考研真题黄皮书。我特意保留了09年和10年的题目到最后,先完成了01年至08年的八套真题,进行了两次重复练习,接着才做那两年的试题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在初次接触每一套题时,我会花费大约三天的时间,一天用于答题,接下来两天用来订正错误、查阅词汇并深入分析。从第二遍开始,即使你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也应重新思考选择该选项的原因。完成一轮真题后,你需要每天抽出半小时朗读这些真题,如果能够背诵阅读部分就更好了。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首先,篇章翻译要坚持到考试前一天,起初每天一篇,逐渐减少到考前三天一篇(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其次,对自己的翻译成果要多做反思,特别是汉译英的部分,要积累各种表达方式,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避免创新表达、复杂句子和生僻词汇。此外,考试时间紧张,平日里务必计时练习,强化书面练习,力求一气呵成,不打草稿,不做修改。最后,尽早开始词汇的积累,北大的词汇考试偏向常用词,平时的积累会非常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性质、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分析、LTI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Z域分析等内容。对这些基础知识,需有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理解和掌握信号的分类,如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傅立叶变换中的表现。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特性,如因果性、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等,也是理解系统行为的关键。对时域、频域和Z域分析,我会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实例来熟悉各种变换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是理解和解决控制系统问题的重要工具,需熟练运用。特别是Z变换,它是处理离散时间信号的主要手段,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尤为重要。记得要多做一些相关的计算题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实践相结合。除了看书和听课,我还推荐大家参加讨论组或者找到学习伙伴,一起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加深理解。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式,凭反复练习,你了解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我特别提醒,复习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每天都要保证一定的学习量,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向老师还是同学,都帮助你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