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一开始很惧怕政治,虽说政治是要靠自己背,但辅导班老师传授的解题思维方式的确很重要,他会告诉你题目陷阱在哪里,遇到不会的题该怎么解。在考场上,我就运用了老师教的一些方法,效果不错。从7月开始跟着辅导班走,但真正开始认真看是从9月份开始,我没有买大纲解析,因为我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抽象,很难,对于我这种政治小白来说,理解内容特别重要啊,所以我就买了《肖秀荣精讲精练》,超厚的一本书有木有,但看完了一遍之后,确实理清了脉络。为了练习选择题,还要看《肖秀荣1000题》,当然后期少不了要看肖四,肖八,其中肖四是必背的,今年大家都觉得肖四被反压题了,但我觉得背了肖四还是很管用啊,我就只背了肖四。同时,我还参考看了辅导班的资料和卷子啥的。总之,自己多看,看多了之后题感就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主要包括记忆词汇、研习真题和撰写作文。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如拿起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却只能看上几页就放弃。除真题外,不推荐做其他练习题,因为题目的风格差异显著。重心应放在精读上,反复研读,深入理解每一个错误选项的根源,同时探究正确答案为何正确,自行总结解题策略。你会发现,其实很多题目都有其规律可循。至于作文,最好尽早着手准备,我将一个月的时间留给作文,结果发现过于紧张,未能背诵完整个历年作文库…这在考试中可能拖了我的后腿。王江涛的作文书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的范文质量很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两门课程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决策等。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在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理论是核心内容。理解GDP、GNP、N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含义,以及IS-LM模型、AD-AS模型的应用是基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以及开放经济下的 Mundell-Fleming 模型也需深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在于供求理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的分析。理解边际效用递减法则,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消费者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厂商,要理解成本函数和产量决定,以及不同市场结构下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方式。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经济学理论多且抽象,需凭大量的例子去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助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速度。讨论和思考同样重要,尝试解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经济现象,或者参与论坛的讨论,这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把复杂的理论简化为自有的语言,这有助于记忆。我会利用图表和模型来辅助理解,例如绘制供求曲线图来理解市场均衡,使用 indifference map 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