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套书+风中劲草+临门一脚时候的肖4任4和20天20题政治只信肖秀荣,肖秀荣谁用谁知道。不过1000题比较偏基础,风中劲草就是进阶版,两本都不可偏废,基本把这2本的正确率刷到90%以上,考试的时候客观题能稳拿40分(楼主高中理科,无政治基础,这次客观39,主观只有33,有点低于预期)政治属于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科目,高投入不意味着高产出,所以政治宜早期看书熟悉内容,大纲出来之后每天2小时选择题即可。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肖四任四20天20题,最推荐的肖4,简直是业界良心!任4陈题比较多,20天20题看看就好,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做做其他老师出的题。
考研数学方面:
谈到数学,我有很多感慨。当初在第一次考试时,我犯了个严重的错误,竟然颠倒了两道题的答案,完全牛头不对马尾。等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挽回,结果后面的题目我都乱了阵脚,连最基本的也想不出来了,大脑仿佛瞬间断电,一片混沌。选择题和填空题勉强拿了75分,而那些大题几乎一无所获。走出考场,我整个人都懵了。中午回到寝室,反复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坚持完成专业课程的考试,否则真的会对自己感到愧疚。后来才知道,我的总成绩还算过得去,但那次数学的失误让我懊悔不已。我想强调的是,数学必须天天做题。我的失败教训有两点:一是过于紧张,无形中束缚了自己的思维;二是临近考试时,我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政治和专业课上,疏忽了每日的数学练习,导致考试时信心不足,影响了整体状态。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我觉得自己的复习还算扎实,但在策略安排上有所欠缺。我在七月份启动了英语复习,同时开始了整体的备考工作。其实,你们可以在三、四月份就开始接触英语,每天投入两到三个小时。我使用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来记忆单词,甚至有时会借助它来助眠,因此词汇量方面算是过关了。阅读部分是得分的关键,我跟随着王江涛老师的指导,而写作的核心就是一个字:背。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模板,而是要熟记各种主题的优秀范文,这些资料通常都会为你整理好。到了后期,我大、小作文分别背诵了十篇,做到烂熟于心,考试时只需替换文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为什么会成绩平平呢?原因在于我把重心放在了阅读和作文上,它们共占70分,我以为抓住这两部分就能保证不错的表现,但我错了。考试时,我优先完成了阅读和作文,结果只剩下了一个小时,面对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我只能匆忙应对,以至于完形填空最后15个空全填了C。这就是我的教训。所以说,在英语学习中,任何一部分都不应忽视,可以有所偏重,但绝不能彻底放弃,每一分都很重要,累积起来总分会很可观。因此,合理规划时间至关重要,多做模拟考试并严格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大致完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在于量子力学,这是理解一切微观现象的关键。你需掌握能带理论,理解固体中的电子状态是如何分布的,以及这种分布如何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质。特别地,对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导带和价带的概念,要深入理解。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行为,包括漂移、扩散、散射等过程,也是重要考点。
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过程是另一个重点。比如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半导体物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理解和分析这些器件的I-V特性曲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机理。
再者,了解掺杂工艺和杂质效应也非常重要。N型和P型半导体的形成,杂质能级的位置,以及它们如何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这些都是需深入探讨的内容。理解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器件中起到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尝试做一些实验或者模拟,例如使用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和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凭解决各种问题,你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解题技巧。
理解和记忆半导体物理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公式,如费米-狄拉克统计、肖特基势垒方程、霍尔效应等,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需反复练习和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