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二月直至考试前夕,我把半天的时间用于复习政治,以往则是每晚投入两至三小时。关键在于领悟其核心理念,并串联起各个论述的主要论点。在最后的十五天里,我购买了两本精简版的小册子,分别是28道题目和中挺的关键考点预测。我以为小巧的资料易于掌握,以为足以应对考试,但实际上记忆是个大工程。在最后一周,我还添购了任汝芬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试卷。毫无疑问,红宝书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应尽可能多地研读。如果感觉基础薄弱,可边阅读边做选择题,肖老师的1000题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时间紧张的学生,风中劲草是一本值得考虑的教材,尽管存在一些错误,但它结构分明,利于背诵。至于主观题部分,通常分数差异不会太大,后期的冲刺课程已经绰绰有余。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我这种数学渣,李永乐6+2都已经吃力了,张宇八卷和四卷做得更是天崩地裂。可以根据自己战斗能力选购。等十二月,淘宝上买到合工大超越五套卷,共创五套卷,回来自己复印。也都不简单,但是质量上佳,推荐好好做。基本考研后期就是每天上午三小时,按照考试时间疯狂刷题,然后抽时间认真总结。总之不能一点题目都不做啊,要不遇到了2016,2018的数学,还不是凉凉送给自己。当然接下来也许会简单一点吧。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从孩童时期到大学阶段,我始终未曾给予它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在四月时,我已经完成了考研必备词汇的第一轮记忆。推荐使用俞敏洪的小红书和何凯文的《必考词汇突破全书》来记单词,每日坚持这项基本功。起初,可能进度较慢,比如每天50个,逐渐增加至100或200个,到了后期速度自然会加快,大约三日就能重温一遍核心词汇。对于那些易忘的词,建议用小本子摘录并反复熟记,直至彻底掌握。不必强迫自己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吃透核心词汇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基础扎实,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历年的真实试题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分数的关键。留出最近两年的题目用于后期模拟测试,其余的应多做几遍,务必理解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的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相变理论、扩散理论等,这些都是构建整个学科框架的重要支柱。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的点阵结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以及不同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相变理论如固态相变、液态相变等,需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分类,这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对扩散理论,要熟悉扩散机制、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实验技能的实践不容忽视。“材料学”不仅包含了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操作。实验室中的各种材料制备和测试技术,如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都需你有扎实的操作基础。这些实验技能不仅能帮助你验证理论,更能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关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涌现。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前沿动态,帮助你拓宽视野,提升对新材料特性的理解和预测。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研中的重要考核点。材料学的问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交叉,需灵活运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建立自有的解题思路,遇到问题时,先定位问题类型,再回顾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定期复习,保持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做习题,凭大量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参加讨论小组,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