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着手。我个人是在十月份,等政治大纲解析出版后才开始。主要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发行的大纲解析,同时结合肖秀荣老师的辅导书籍,特别是他的“命题人1000题”,非常适合练习选择题。选择题在政治考试中占据极其关键的地位,它是你能否达到70分的关键。我主要做了1000题以及红宝书的900题,再加上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
对于大题,我认为不必过早死记硬背。我自身是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专注记忆大题内容。肖秀荣系列的资料非常实用,例如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这些都是临考前值得熟读的记忆材料。通常考试中会出现一些你已经背诵过的内容,答题时依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即可。此外,书写清晰和卷面整洁也是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因素。只要回答切中要点,并且字迹工整,得分应该不会低。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颇有信心,源于我在理工科学习背景下的良好数学功底,以往的数学三考试难度不高,因此我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我没有购买复习资料,只选购了一本真题集。我依赖本科时的教科书回顾知识点,自我感觉掌握了所有内容后,便开始了真题练习。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并未全力以赴,偶尔出错也只是认为是粗心所致,以为正式考试时注意力集中就能避免。然而,这次考试的难度超出了预期,题目更复杂,时间紧迫,导致我没有余裕去检查,只能草草地完成了试卷。当时我还乐观地估计自己能拿到大约130分的成绩。
后来核对答案,我发现错误颇多,不只是我自己,网上的参考答案也有不少错误。我能辨别出网上答案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解答,也发现了更多疏漏。如果初试中再错一题选择题,我可能就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逆袭了。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却连考研都未能通过,这让我感到无比羞愧。在准备复试期间,我一直懊悔不已,总想着当初若能在数学上下更多功夫,多拿几分,现在的处境就会更有利。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基础是词汇,在我看来,词汇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我们最终的英语分数。我们现在会听很多人发帖子说,文章读不懂也能够把题目做对,别听他们扯淡。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更应该把词汇这个基础打的牢固了,才能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个质的提升。我用的英语词汇书是绿皮乱序版,其实哪本都一样,就那么多常考词汇,本质差别不大,关键是要背,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背一遍就要在第一页空白页的地方标记下来,注明这一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好给自己打气。到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记了足足12遍了。之后一直到考试前又过了几遍,加起来算是15遍至少了。所以,对待单词请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英语真题毕竟少,为了增加英语的阅读量于是我们不得不购买一套英语模拟题,做模拟题的方法与做真题类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做模拟题不能死抠,毕竟模拟题的严谨度不如真题。答案和正确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握做题的过程,积累做题的经验,寻找做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国家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供求模型、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国民收入核算等基础概念的掌握至关重要。
对微观经济学,要熟练掌握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以及成本-收益分析法。理解垄断、寡头、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特性及影响也十分关键。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理解国民账户体系,GDP的计算方式,IS-LM模型,AD-AS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是重点。特别地,需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如何反映经济状况,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
学习过程中,我推荐使用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目,它的讲解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配合曼昆或者多恩布什的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提升理解和深度。做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配套习题集,能帮助巩固理论知识。
关注经济学热点问题并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如世界银行、IMF的年度报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能在论述题中派上用场。定期自我检测,如模拟试题的练习,有效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理解+记忆+实践”。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经济学原理,灵活运用;记忆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回忆起相关知识点;实践则是凭做题和案例分析,将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