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暑假期间开始了政治学习,每天利用午休和晚间时段。整个假期,我几乎没有在午后休息,吃完午饭就投入到肖秀荣的政治教科书中,晚上回到寝室也会抽出时间阅读,同时配合着完成1000题,以提升选择题能力。我首先了解整体的知识架构,因为时事政策最后会汇总成一个小册子,在后期复习中会用到。暑假里,我把整本政治书通读了一遍,大致掌握了各章节内容,并完成了1000题。暑假结束后,我转向使用复习材料,开始刻意记忆重要知识点,并重新审视1000题的错题。这时,疾风劲草出版了,我就开始背诵其内容,并着手做历年真题,特别是选择题可以反复练习。等到疾风劲草全部背完,八套卷也出来了,我会全力以赴做选择题,大题则直接背诵。最后阶段的四套卷,同样处理,选择题独立完成,大题必须熟练背诵。虽然八套卷的大题可能无法完全记住,但四套卷的大题务必烂熟于心。
考研数学方面:
高度重视数学学习,这是必须的!复习全书是基础,它非常全面,尽管初期可能难以驾驭。我个人的学习步骤如下:首先是通读复习全书,尝试解决例题,并按理解程度为疑难问题分级。初次阅读可能会耗时较长,甚至有些题目无法理解,这很常见,不必焦虑。全书的编写假设读者已具备扎实的基础,例题综合性强,因此初读时不解也属正常。接下来,我会专注于第一次阅读时标注的疑难点进行第二次阅读。我还买了660题,但觉得收效甚微,它的难度适中,是否要做取决于个人情况。我的建议是,时间紧张的话,直接攻真题。紧接着,开始整套真题训练,自己先做,限时与否自定。完成后,对照答案,明确错误原因:是计算失误,还是概念模糊,还是未曾考虑过的解题策略?务必深入剖析。要注意的是,别轻易归咎于粗心。粗心也有层次,可能是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犹豫出错,或是简单计算出错。务必找出真正的原因!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发现不足,对症下药!做完所有真题后,回顾并再次练习做错的部分。我第二次会计时做,若仍未完成全部(个别难题除外),就需要深挖问题所在。第二轮结束后,接触一些新的真题类型,了解并尝试掌握。适量做些模拟题以维持手感,但不宜过度,毕竟模拟题仅用于保持做题状态,不必太过认真。过段时间再做一次真题,此时距离考试决战日已不远。持续做题,保持手感,否则数学技能会生疏。最后一步是总结,整理知识脉络,清晰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关联与差异。能流畅阐述这些关系,说明你的掌握相当到位;反之,可能是理解不够透彻,这也是自我检测的重要环节。极其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学习,我可以提供一些见解。首先,切勿掉以轻心,考研英语难度较高,要求深入理解和策略性应对,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必须加倍努力。其次,无论面对何种英语测试,我的秘诀始终是早读和研习真题。我处理真题的方式可能独特,例如快速完成一篇阅读后,我会投入至少40分钟乃至更久去深度理解,标记生词并理解含义,剖析复杂的句子,并反复反思为何选择错误,以便找出问题根源,确保下次避免重蹈覆辙。有人提倡反复做真题三次,但若未彻底理解首次的错误,后续的重复只会徒劳无功。我每天仅限做两篇阅读,充分理解吸收后,会在当晚睡前聆听相关英文音频,次日还会复习时默写这两篇文章的新词汇。通过这样的循环,真题才能被彻底掌握,这种做法或许比其他人做三遍更有效。我没有做过一套模拟题,我认为真题已足够,且主要记忆的是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历年真题的词汇,应对试题中的80%陌生词都将不在话下。因此,初期可大致浏览大部头的单词书,后期无需过分投入。早读对强化知识和提升语感的作用不言而喻,许多同学也明白其益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旦形成习惯,早起并不会太艰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电路”这门课,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电路理论是所有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性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概念。我在学习时,不仅注重公式记忆,更重视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凭构建实物模型来理解电流的流动,这样能帮助我更好地应用到复杂电路的分析中。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大量的习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的响应等问题。理解系统的时间域和频率域表示,以及Laplace变换、傅立叶变换等工具的应用是关键。在学习系统特性时,我会尝试将实际问题与系统理论相结合,比如音频信号的滤波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对拉普拉斯变换,我建议先从简单的函数开始练习,逐步提升到复杂的函数,以此巩固和深化理解。
对这两门课程,我都采用“看书-做题-反思”的循环学习模式。看书是为了理解知识,做题是为了巩固和应用知识,反思则是为了提升理解深度,找出自有的知识盲点。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Khan Academy和Coursera上的视频教程,来辅助我的学习,这些资源往往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