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准备数学之前其实完全就已经是一个门外汉了,知道自己的情况,所以也大概在三月份就开始看书了。刚开始看,完全不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最先买的书是李的全书和考研数学配套的课本。课本是草草的过了一遍,因为内容太多,抓不住重点,所以过完了以后和没看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决定认真看李的复习全书,刚开始看难受的要死,整本书的新知识点,根本就处理不过来。最后调整了策略,选择性的放弃了一部分知识点,硬着头皮过了一遍。然后接着第二遍,这时漏下的知识点也同时就慢慢的补上来了。过完了以后觉得自己大概可以稍微做一下模拟题了,然而,是我太天真,真题的难度轻轻松松就把我打回了原形。在崩溃的边缘,我就又开始了新的计划。我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成一串。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暑期,主要集中在午后时段。起初,我专注于复习阅读理解,以1997年的真题为起点,每日解决两篇。据前人经验,真题需至少做三遍,首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也不对答案,以免记住正确答案。第二遍完成后再对答案,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需彻底理解每个单词、短语及句子含义,同时掌握每个选项中的陷阱。由于时间紧迫,我仅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而2005年后的试卷则重复做了两次,因为那时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升,更贴近当前考试模式。预计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真题阅读部分应已完成。同样地,保留一些最近几年的未做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测试。阅读理解必须每天都练习一到两篇,保持解题状态直至考试。我坚持不懈地背单词,这让我受益匪浅,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了。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计背诵了约八九遍,考试前我已掌握了大约80%的词汇。早晨我会背诵100个单词,初期不必记住所有含义,记住一个就足够。待《红宝书》背诵四五遍后,再记其余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我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会将其标注在《红宝书》上。作文部分,我跟随王江涛的指导,背诵了20篇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夜晚利于长期记忆,所以我选择晚上进行,并持续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夕。背诵两遍后,我购买了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发现总会出现拼写错误,熟记并不代表能准确书写。作文通常采用印刷体或斜体字,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自10月起,我逐渐开始专项训练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利用历年真题,完成后又购入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资料,仍安排在下午进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基础是一门涵盖化学工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过程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理解并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定律,这是理解所有化工过程的基础。比如,如何应用Le Chatelier's Principle预测系统在外部条件变化下的反应平衡移动,或是理解Gibbs自由能与自发性反应的关系。
流体力学和传质传递是化工基础中的重要部分。掌握流体静压和动压的概念,以及流动、混合和分离过程中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对传质传递,要理解扩散理论,特别是Fick's Law和Stefan-Maxwell方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浓度分布和传递速率的问题。
再者,了解和掌握单元操作,如精馏、吸收、干燥、蒸发等,这些都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过程。每个单元操作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条件和设计参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重要的。理论学习时,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凭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尤其是那些需计算和分析的应用题。我还建议找到一些真实的化工案例进行研究,这能帮助你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应用。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你与其他同学一起复习,互相提问,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得新的启示。可能的话,找一位导师或教授指导,他们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