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今年花了心思的,因为去年政治几乎没过线,虽然去年总分也不错~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政治分为马哲、毛中特、史纲以及思修法基和时事政治五部分,侧重点真的不一样。首先声明,不能光听课的,我是听了一章课程,看一下肖秀荣的那本书查漏补缺强化记忆然后就跟着做肖秀荣一千题,第一遍用铅笔做,把不会的题目标注出来然后擦掉答案,当第二次看的时候,只看标注出来的就好了,也可以考一考自己还记不记得答案了。说一说各小科吧,第一,先听了马哲课程,毕竟课时有限只能讲重点,有一些她跳过的部分也要自己看,不能她不讲就不看了,马哲部分变动小,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第二,毛中特部分我还打印了讲义。听毛中特部分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宏观把握,就是每个小节做联系,对比,千万别拘泥于一个个小的章节,我听了一遍课程以后,很多时候会翻看讲义书,寻找对比联系,受益匪浅。第三,史纲部分,老师讲的内容不细,但是打基础够了,重要的是,听课以后会对今年的时政热点有了初步把握。第四,思修部分,思修很琐碎,听了课程以后,我的做法是,自己每天总结一章内容,八天总结完毕,就是在那种8开的纸上自己画结构图,自己写每一章的内容结构,很有用的。第五,时政呢,就是最后买了肖秀荣的那个时政小册子,反复看一下,耳濡目染,就ok了。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两年的数学期末考试都是背卷子混出来的,准备考研后重新买教材重新开始学。我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数学,很惭愧的说我一个学期就学了高数上册前两章,我本来自身对数学这门学科就很很很不擅长,入门也难吧,有时候差不多一个晚上看一页才能勉强看懂,但基本上我每一页都有不懂的题目,课后题更是百分之80都搞不懂,就换了种方式,看一章课本,不做课后题,直接看一章复习全书。结果更惨,我每一页都有一半看不懂,一个寒假就啃了第一章。我看数学很慢,虽然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看,但是因为不懂的太多根本看不走,因为我基础几乎为零,所以我根据我的情况从最简单的开始重新复习,我这才开始慢慢学懂考研数学,跟老师学了得有百十个课时,做了很多真题,这才能从最开始的三十分考到现在的一百三,活生生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暑假前先从单词开始的,对于单词在真题中出现的频率要有了解,根据这个背单词学起来感觉也很有效率,暑假开始做的阅读,基本上是每天下午都会拿出时间来复习英语。阅读很重要,一定要反复做,然后自己整理思路和不会的单词什么的。我是英一英二都做了,其实个人感觉难度差不多的,英语资料我用的是陈正康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到了十月份左右,我买了唐静的翻译开始做,感觉这本书对我还是挺有帮助的。作文我是用的王江涛的,每天背一篇作文然后默写,后期自己整理了一些框架,老师给润色了一下就可以用了,考试还是比较节省时间的。我觉得英语部分不需要任何阅读资料,只需要20年的阅读真题就可以了。我阅读做了7遍最后都不能保证全对,一定要把每个句子每个选项都琢磨透,弄懂出题人的出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制定、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在备考阶段,我将教材作为基础,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理解。特别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考点,需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我会定期找一些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星巴克的市场定位策略、华为的企业文化构建等,这不仅帮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我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
再者,管理学的考试往往也会涉及到一些定量分析,如决策树、线性规划等运筹学知识。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会凭做相关的习题来加强理解和运用。对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内容,虽然不一定会直接出现在试卷上,但它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会进行适当的了解和学习。
复习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整理笔记和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框架,既有利于记忆,也有助于在考试中快速定位答案。模拟试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不断的模拟测试,我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分配,提升答题效率。
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有批判性的思考和创新的视角。我会积极参加一些学术讲座,阅读最新的管理学研究论文,保持对新思想和新趋势的敏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