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后期要开始做模拟题了,拿到八套卷后不要急着刷题。先把1000题的错题再过一遍,着重标记反复错的题目。八套只做选择题,大题可以看一下。可以把题目和答案撕下来,各自订成一册,在使用中比较方便。八套的目的就是从单一知识点的训练转换成综合能力的训练,但其质量不如肖四。肖八的具体操作就不再赘述了,注意:千万不要在意每套选择多少分,别人多少分,政治每年都会变出题风格也不同,历年真题做下来对于提升分数没什么效果,但毕竟是最接近考试的难度,建议放在考前刷近三年的选择题就好。用考研帮刷吧,买书也很贵的,而且利用不高。至于肖八的使用,看指定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吧,几天一套的频率,重点研究错题。建议肖四出来前做完。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认为英语能力不算出色,四级和六级的成绩都在五百多分徘徊。所以,我推荐你们借鉴更资深的英语达人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使用的是乱序版本的绿皮词汇书,加上老蒋的《高分阅读》、《长难句》以及《历年真题精解》。我觉得购买过多书籍并不实际,很多书我只是匆匆浏览,甚至有些未曾翻开。倒是词汇书,我投入了不少精力,总计复习了大约六七遍,起初进度较慢,后来加快速度,每天约一小时就能看完五个单元。关键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英语的进步是个渐进的过程,多做阅读和真题至关重要。只要你有一定基础,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我在初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思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充分重视联考写作的训练,结果影响了写作得分。另外,我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不多,真题也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别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商管理基本理论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解并掌握这些领域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SWOT分析法在战略规划中的应用,理解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熟悉财务报表的解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等。
在战略管理部分,要深入理解PESTEL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市场营销则需你对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有深刻把握,并能按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调整。财务管理方面,基础的财务比率分析、资本预算决策等内容不容忽视。对人力资源管理,除了理解各种激励理论,还要关注招聘、培训与发展等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我会找一些真实的商业案例来分析,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经常参与小组讨论,凭与同学的交流,不同的视角往往能引发新的思考。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题,你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这种模拟实战的过程能帮助你在考试时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答题效率。
自我调整和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也很重要。定期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都能帮助你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保持高效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