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是学理化的,向来也比较讨厌政治,考研前对政治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一直到考研当天,我还十分忐忑,因为平时一看政治就打瞌睡。记得看的第一本资料是任二吧,总之就是打基础的那一本。红宝书出来后就买了本红宝书,一天几十页的过,拿笔画画重点,看一章做一章肖秀荣1000题。红宝书过了两遍,觉得基础有了。那时候大概十一月份了,买了份风中劲草,开始一天十页的背,但我每天给政治的时间始终只有两小时。风中劲草配套的题其实也挺好,但量太大,我按照标注的重点章节做了做,到最后也没做完。最后冲刺,大概只有七八天考试的时候,买了肖四,任四,一本时政,背了背大题。其他题目我就只有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总之全写满了,写完还有半小时才交卷,我就开始一遍又一遍的查看不确定的选择题。总之,政治不值得花太多时间,我的政治就是这样老师带着看看,最后成绩也不错。但是后期政治不能放松,快考试时,政治一定得突击下,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因为底子不好,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记得,我看了一遍课本觉得没有太大用。线性代数我极力推荐李永乐的那本辅导书,就是红色那个,总结的非常好,我是基础之后开始做全书的,一直到了6月份,暑假是个黄金期,做第二遍全书,这时候才感觉数学做的不那么费劲了做练习题,不过还是离不开辅导书,就这样到了十月份开始做真题,总结历年考点,重点学习,巩固知识点,之后进入模拟状态,这时候就不要看任何资料了,给自己规定时间,当作考试来看待,查漏补缺,得数学者得天下,每天都得做数学题,直到考研前一天!然后就是做660题,这本资料主要用来练选择和填空,题目也比较难。考查的内容很深很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考研英语方面:
每天100个单词是雷打不动的,早上记,中午复习,晚上默写,第二天早上再复习,我前前后后把单词书翻了5遍。这里推荐联想记忆和朱伟的恋恋有词,两者共同之处都是联想记忆。在考场上总有没见过的单词,这时候能举一反三的人是相当厉害的,七七八八能猜个大意,相当有用。关于真题。一定要做。个人建议不要上来就做真题。在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后再来做,这样子一方面可以模拟考试,另一方面也可以自测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记牢。每天一套或隔天一套,看个人时间安排。做完之后认真对对答案,分析总结找差距。有条件的话,考前做个两遍、三遍。后期(11-12月)我才开始准备英语作文,我主要用的是《王江涛考研英语作文》,大小作文各背了10篇左右,自己又积累了一些单词和句式,然后写了几份英语模板,以便在考场上可以直接套用。12月份,我也买过一些英语作文的考前预测,觉得也还挺有用的,零碎时间可以多看看。新题型:由于新题型每年题型可能会不一样,有七选五也有判断对错,匹配和小标题,每种题型都会有一定的解题方法,不用特意练习,只要以真题为母版加以练习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基础理论是理解一切的前提。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包括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布里渊区等基本概念。这些知识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反复出现,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对晶格振动部分,波矢、声学支和光学支的理解尤为重要,它们决定了固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光学性质。
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是固体物理的核心。能带理论是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差异的关键,要掌握能带图的绘制和解释,尤其是费米面的概念。了解k·p近似法和有效质量近似,这对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再者,固体的磁性和超导性也是重要考点。理解Boltzmann统计和Pauli不相容原理,能够帮助你解释物质的磁性。至于超导电性,BCS理论是一个核心内容,需理解配对机制和超导临界温度的计算。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固体物理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单纯的记忆并不能真正理解。凭做题和实际案例分析,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使用教科书后的习题或参考书籍进行练习。
利用网络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有很多在线论坛和学术网站,如Physics Stack Exchange,你找到许多同行的讨论和专家的解答,这对深化理解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不要忽视课堂笔记和教材的重要性。教师的讲解往往能提供独特的视角,教材则是系统学习的基石。在阅读过程中,尽量做详尽的笔记,这样在后期复习时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