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政治从10月开始准备,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做了一遍肖秀荣老师1000题,有同学和我说风中劲草很鸡肋,但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的重点画的非常明晰,觉得非常的明确简单。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米鹏神马的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参考书,我最推荐的就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我大概刷了5遍吧,如果你练得熟悉的话,考试时间非常足够的,我还是提前一小时多就做完了,然后检查了两遍才过去半小时,熬得不行了就提前离开考场来着。
考研英语方面:
实习期间,我每天通勤将近两个小时,便利用这个时间通过手机应用复习了一遍单词。回家后,我又重新浏览了一遍,但这次只是看,不再刻意背诵。(重点:每年我只是用手机应用背一次单词,其余两次都是浏览和理解,不强制记忆,毕竟一次性记住那么多单词确实不易。)我认为,单词的意义并非如此繁复,它们往往因中西语言差异被赋予多种解释,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全部记住。通过归纳和模糊处理,你会发现它们的核心含义是一致的。因此,我认为死记硬背并无太大帮助,关键在于阅读时能根据上下文推测其大致含义。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小作文,改编各种类型的范文,使之符合我个人的语言风格和习惯,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到了考试时,小作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因为这类实用型作文变化不大,只需替换些许词汇,基本分数就能拿到。
对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我把它们结合起来练习,因为我正是从完形填空开始全面提高英语水平的。这两部分我仅做历年真题,从1986年至2013年,有时一周一套,后期时间紧迫时则一天一套。一位2013年取得82高分的朋友建议,当选项难以抉择时,可选择与文章主题相符的;同时,先看两个题目,读文后再解答,做完再继续看下一个题目。完成完形填空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很多正确答案可能是文章前文中出现的同义词、相应时态或反义词等。做这两类题目的时候,不应仅视为任务,还要学习其中展现的英美文化和习惯,以及为写作积累素材,包括词汇和句型。大作文我没有特别准备,倚仗原有的功底,这是我英语考试中的强项。我倾向于避免使用"I", "I think", "It"等,更喜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这样的表达通常更为流畅地道(这可能反映了我个人的偏好和近期的努力方向,望理解)。此外,这类用法在阅读和翻译中也常见,我在阅读时会留意并学习。还有一些常用表达会在历年阅读和完形填空中重复出现,记下它们十分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微机原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如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接口技术则更偏重于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需扎实,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石。我建议使用权威教材,并结合课堂笔记,反复阅读和理解,直至能够自如地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实践操作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配合实践,凭编写程序或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你尝试用汇编语言编程,了解指令执行的过程;或者模拟I/O接口的工作,理解数据传输的流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应对实际问题。
再者,重视例题和历年真题的训练。这些题目涵盖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凭做题检验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区。对每一道题目,不仅要关注答案,更要思考解题思路,甚至尝试改变条件,看结果如何变化,以此提高应变能力和深度理解。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能激发思考,提高效率。遇到难题时,他人的视角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
定期复习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我习惯每周都抽出一天时间,回顾本周所学,梳理知识框架,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我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