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之前是文科生,而且高中的政治底子还在,所以政治上我并没有费什么特别大的力气。基本上是7月底8月初就开始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同时配套《1000题》来练习和检查对知识点的理解。9月底看完《精讲精炼》之后,又刷了遍《1000题》。刷完以后差不多到11月份,就开始准备论述题的了。所以11月份到12月份初,我主要是肖秀荣的书来准备论述,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用的;同时也开始看时事政治,今年政治的重点还是比较明确的,省了不少劲儿吧。12月份就开始做各种冲刺卷,这个时候我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多见一点儿题,从各种卷子里找出共同的论述题重点。所以我做冲刺卷的重点就是选择题,找出自己存在的知识盲点,及时补上。我并没有背特别多冲刺卷的答案,背的主要是论述题重点对应的内容。各种冲刺卷论述题其实就是老师认为今年的重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重点都会出成论述题,所以就可以有目的,有重点的背一些知识点。最后,出来的政治成绩虽然不是很高,也算差强人意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拉分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课本要多看,但是我认为把定理和例题看会了就行了,不用非得弄懂定理是怎么证出来的,浪费时间而且偏离考试方向。要把复习全书至少做两遍,第一遍每道题都做,第一遍做的时候会感觉很多都不会,没关系,刚开始都那样。要结合最近三四年的真题题型来做题。真题要做两遍,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要多研究。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统计学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逻辑和推理的艺术。这门学科的核心在于凭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来理解和推断现象的本质。在西南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统计学主要考察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包括概率论基础、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
在复习时,我建议首先要扎实掌握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如随机变量、期望、方差等概念,这是理解统计学的基石。深入理解各种抽样分布,如t分布、卡方分布和F分布,这些假设检验时至关重要。参数估计部分,无偏性和有效性是关注的重点,最大似然估计法则是常考的内容。在假设检验中,需熟练运用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ANOVA等方法。至于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本的,理解残差分析和模型诊断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是非常关键的。我经常凭做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利用R或SPS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题速度。阅读经典案例和研究论文,提高数据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后期,我建议定期模拟考试,以熟悉考试节奏,检查自有的复习效果,并按结果调整学习计划。保持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