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学科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用心学习,考到70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有人能拿到90多分,但这并非必要,因为把大量时间花在政治上可能不太合算,将这些时间投资到专业课程中会有更高的效率,更能保障你的总体成绩。再者,关于官方的考试大纲和大纲解析,购买它们并无太大意义。有了序列一二三四,你就不再需要这两本书了。况且,大纲解析的编排并不出色,甚至存在不少错误。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上面说的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中间因为感觉自己看书还是蛮吃力的,之后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但是容易错,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对几个。跟老师交流了很久,老师一直安慰我说是刚开始做大家都一样qwq,后来就慢慢好多了。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留下了近两年的,用于最后模拟),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做模拟题,当时模拟题难度大于真题,备受打击,不过接连几套下来也就慢慢适应了。模拟题完了之后就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初期要着重背单词,也可以背高频词汇,直接练习考研真题的阅读,在阅读中会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真题直接买了,推荐张剑的真题解析。真题推荐多做几遍,不推荐做模拟题,前期可以只练阅读,每篇阅读做完在批改后要对原文进行翻译,并对照翻译进行比对,以此来练习翻译,同时也可以整理好的句型,留作作文用。作文的话可以将各种主题的都选一些来背,至少背20篇,书信也是要至少掌握10个体裁的,以应对各种主题。想考取高分作文很重要,尤其是目前的形势决定了你需要尽可能地拿高分。在模板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模板,能够熟练运用,试写各种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也是软件工程师的基本技能。C++, Python或Java等编程语言是必须掌握的工具。理解并熟练运用控制流程(如循环、条件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编程的核心在于逻辑思维,多做练习题,不断调试代码,是提升编程能力的关键。我个人推荐LeetCode和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平台进行实战训练。
数据结构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这些都是基础且重要的数据结构。你需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知道何时何地使用哪种数据结构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栈用于回溯问题,队列用于广度优先搜索,二叉树则常用于查找和排序等。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分治策略等算法思想也应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先系统地阅读教材,凭刷题来巩固知识。对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画图辅助理解和记忆会非常有帮助。我还强烈推荐《算法导论》这本书,虽然深度较高,但对深化理解非常有益。
参加编程竞赛或者项目实践也能极大提高编程能力和数据结构应用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你将更好地领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要保持耐心和毅力,编程和数据结构的学习可能会有些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是明显的。遇到难题时,别忘了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或者查阅相关资料,互联网上有无数的资源可供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