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总共是精讲精练一遍+知识点提要一遍+风中劲草两遍。看完精讲精练花了2个多月,大家时间上要把握好,我看的慢了。在精讲精练看完之后,风中劲草还没出版,我就拿知识点提要看了一遍,随后加紧进度风中劲草在考前一周看完了两遍。看的时候要注意,特别是第一遍着重在理解,尤其是马原部分一定要理解并记忆。第二、三遍是记忆,记忆各细小知识点。第四遍是记忆大框架。技巧是:一,看的时候边看边记,遇到类似的概念抓紧记清楚不同之处,如此反复,遍数越多越牢固。可把类似的概念写在边上,以便查阅。二,看时要仔细区分概念,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这一类不仔细看分不清楚的概念,而很多选择题实际上就是文字游戏,看你细不细心。三,遍数越多记忆越牢固,因为政治填空题很多都是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一下子没法完整记忆,最好做到5遍以上。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暑期主要任务是记忆词汇,不断重复巩固。我会练习2005年之前的历年真题,每隔一两天,我还会背诵一篇大作文,我个人非常建议早早开始准备作文。今年的考题似乎有些熟悉,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毕竟,考试主题就那么几个。背诵往年的真题范文,记住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例子,真的非常实用。再者,做题时要有选择,我对完形填空控制在五分钟内完成,尽管分数不算顶尖,但把时间集中在阅读和作文上让我感到更安心。这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分享,仅供参考。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中国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历史部分,你需对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重大事件要烂熟于心。考古学则要求对各种考古发现、遗址、遗物有清晰的认知,并能理解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则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需了解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藏品管理、策展设计,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利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我将这些知识按照时间线或者学科类别进行整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深度阅读”,我会选几本权威教材作为基础,精读并做笔记,尤其是书中列出的重要知识点和案例。“实践”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凭参观博物馆,参与线上或线下的讲座、研讨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者,“历年真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找出常考的重点和难点。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训练答题速度和技巧。
我强调“交流与讨论”。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探讨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考角度,也在对方的困惑中找到自有的盲点。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困扰你很久,但换个角度或者听听别人的想法,可能会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