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这是一门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科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相当基础,但我清楚需要投入时间来攻克。自从拿到考试范围后,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规划,因为在主观题目上,大多数人都能答得还算可以,我认为唯一能区分高下的就是选择题。于是,我决定每天中午抽出时间研读政治。这算是提前努力的一种方式吧。九月至十月初,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涵盖了整个知识框架和关键点,也仔细研究了考试大纲,即便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坚持反复阅读,因为一次浏览往往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精做练习题并细致研读大纲。经过这两轮学习,期望能有所提升,即使记不住所有细节,至少要掌握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每次都超出,原因是自己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进入十二月中旬至下旬,大量背诵政治知识变得至关重要,有时会背到反胃,后来发现论坛上的同学们也有同感,这才稍感安慰。这是一个逐渐筛选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前进,更需坚持不懈。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包含许多基础知识,这些基本概念应在初期得到深入理解。首要目标是全面梳理数学考试的所有考点和知识要点。对于底子薄弱的同学,推荐参考同济大学的教材;而我个人基础扎实,就没有看,认为可能会耗费过多时间。首先,我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题目来掌握解题方法,接着便开始研读综合复习资料。到六月份之前,我已经大致完成了两轮全书的学习,并在660题中做了部分练习。不过,个人觉得660题风格与考研数学不同,若时间紧张,可选择不做。复习全书中的定义、定理、推论、例题及习题都应仔细对待,避免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数学学习不能仅限于阅读,每天都要安排时间动手解题,同时建立一个错题集和笔记本来记录并反思。实际上,考研数学大约只有100多种题型,一旦熟悉这些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易于应对。补充一点,小题的分数划分很严格,全国评分标准最为苛刻,因此在答题时不仅要确保正确,还需注重细节,以免失分。
考研英语方面:
实话说,我向来对英语颇有好感,平日里的英语成绩也过得去,四级和六级都一次性顺利通关。然而,我在阅读理解方面并不擅长,相反,我对语法题情有独钟。尽管如此,我看到一些分享贴指出,即便是英语高手也可能在考研时遭遇意料之外的低分。因此,无论你的英语基础是扎实还是薄弱,都不应过分自信或沮丧。毕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关键在于你要投入努力,深入研究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和解题策略,尝试理解为何他们会选择某个特定的答案。别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有时答案的确令人费解。至于词汇量,这是贯穿整个备考阶段的任务,反复的记忆与遗忘是常态,但你必须坚持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起伏,所以即使过程中遇到挫折,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多给自己鼓励。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物理学”,不能忽视它的基础性。它是物理学的基石,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基本领域。在力学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至关重要;热学中,掌握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是基础;电磁学则要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光学部分,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都需有一定了解;在原子物理中,能级结构和波动力学的理解是关键。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章节的学习前,先预习一遍,列出主要概念和公式,形成初步的认知地图。凭听课或自学,逐个击破知识点,理解并每一个重要的定理和定律。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建议盲目刷题,是应该精选题目,尤其是那些能够检验你对基本原理理解和应用的题目。
实验也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交大物理学院的实验教学实力很强。理解实验原理,动手操作,分析数据,这些都是提升你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式。尽量把握每个实验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讨论和交流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讨论难题,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激发新的思考。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保持对物理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这是驱动深入学习的最大动力。物理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律,它揭示的是宇宙的奥秘,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保持探索的精神,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充满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