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特别晚,大纲下来,教育部的红宝书上市之后我才开始复习,就用了四种资料,前期红宝书加肖秀荣的1000题,边看书边整理框架,然后做1000题,把错的知识点在红宝书上标注出来,中期背风中劲草,后期肖四任四。我连肖八都没做过,考前除了肖四大题啥都没背过,完全把宝压在了肖四上,任四就刷了选择题。复习期间我就到后期看了看肖爷爷的时政材料。我选择题做的还不错,前期红宝书看的比较扎实。时政考查范围是当年的1月到12月全年,书一般在11月出,时政不仅是考两道单选、两道多选,分析题的材料一般也会紧扣时政来出,特别是第35题(毛中特)会出,遇到重要历史节点第36题(史纲)也会出,所以当年有什么时政重点,要结合基本知识点来复习背诵,这是为分析题做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复习重头戏就是阅读理解,四篇大阅读扑面而来,刚接触考研英语阅读那真是无比酸爽--好在考研英语不考听说,只考读写,而读写是有套路可言的,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四篇大阅读。复习的时候基本上也就采用他们教的方法——精读,精到不能再精的那种:做完一篇阅读,对答案,然后把生词全部划出来查字典,分析选项,全文翻译。当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把生词和每篇阅读中的长难句抄在一个本子上,背单词,分析每个长难句的语法,最初一篇文章做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因为不会的生词实在是太多了。做完这一步,就把全文都翻译出来,然后分析选项,02年(似乎是02年)之前每篇文章有4个问题,5篇文章;02年之后就是每篇文章有5个问题,4篇文章。分析这20个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我几乎把每一步都记在本子上,足足记了两个厚皮本,这是比较傻的做法,因为前面说了,我的英语水平和整体的学习水平都是属于比较差的。但这个工作做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从最开始的四篇连错八九个,到最后差不多能控制在五个左右,生词也在变少,对我来说,这是个挺管用的方法,缺点就是费时费力。我做翻译时一般也是做三遍。第一遍,先不着急做,先要把题看一遍,知道大体意思。第二遍,开始按正常顺序做题,不会的先把空留出来。第三遍就是结合上下文开始分析单词,这句话的意思了,将自己理解的意思代入特定语境中,看是否通顺。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城市规划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深入理解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例如城乡规划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专业书籍,理解并记忆关键概念,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高答题的灵活性。
城市规划设计则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这需具备好的空间感知力和设计思维。我推荐大家凭绘制草图来训练自有的空间布局能力,从小尺度如社区公园设计,到大尺度的城市新区规划都尝试练习。学习使用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也是必备技能。对规划方案的评价标准,如可达性、环境友好性、经济合理性等,要能熟练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复习,把每天学到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做历年真题是非常有效的备考方式,它帮助你了解考试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我也会参加一些在线讨论或实地考察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理论知识。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这两门科目各有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城市规划基础为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规划设计则是理论的实践检验。在学习过程中,需将两者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