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学习,我并无太多窍门可言。由于时间紧迫,我从未完整地通读过考试大纲或教材,只是不断刷题。为了给专业课腾出更多时间,我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接触政治,比如在专业课背诵疲倦或英语阅读眼花缭乱时,做一些政治选择题作为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做选择题时仍常犯错误,通常单选会错五六个,多选能对一半已属不易。但我总是以坚韧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将错误视为暴露弱点的机会,总好过考试时才犯错。由于没时间细看大纲,遇到错题,我就根据题目内容查阅大纲,以此深入理解知识点,这样的复习方法更具实效性。总的来说,正确的题目就一带而过,不确定的就查书找答案,错误的则需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这个自我检测和补充的过程必须亲自动手,不能过分依赖参考答案,仅对答案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难度不大,英语好的同学完全不用担心,但是英语也是拉分的很关键的一门。前期的话推荐先做一两套真题熟悉熟悉题型,但是别太早就把所有真题做完,要留几套最后来掐时间模拟。按照很多经验贴说的,其实英语只要刷真题就可以了,真题做3-5遍就没问题了。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放心,推荐张健的150篇,感觉是市面上和真题比较像的一本书了,但是也只推荐在前期做,到了后期一定要只做真题,背单词的话我没特地背单词书或者APP,我是把每篇真题阅读里面的生词整理出来背,因为考研阅读其实很多单词用法都会重复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分析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是理解任何电子系统运作的关键。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是必须牢牢掌握的。对复杂电路的理解,要学会运用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解题技巧。理解并掌握动态电路的时间域分析,特别是RLC电路的暂态和稳态响应,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推荐使用MATLAB进行仿真,这能帮助你直观地看到电路的工作过程。
信号与系统的深入理解需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去研究。时域分析主要涉及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运算,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频域分析则要理解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掌握如何凭它们来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和系统的频率响应。对Z变换,它是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务必熟练应用。系统稳定性、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也是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我还建议多做习题,尤其是经典的工程问题,例如用电路解决实际的电源设计或者通信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必要的。你创建自有的笔记,整理出关键知识点和公式,这对后期冲刺阶段非常有帮助。模拟试题的训练不仅检验学习效果,还能你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