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始于夏日假期。初次阅读教材时,进度较缓且注重细节,第二次则是为了查找遗漏并弥补不足,第三次则是为了进一步稳固知识。我使用的资料全是肖老师的系列,涵盖了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肖八套卷。接近尾声时,大概是十二月中旬,我购买了一些预测题,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部分,而论述题我自我感觉解答得尚可。有种说法是,掌握选择题就掌握了大局,因为它是最能拉开分数的部分。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差距不会太大。对于论述题,我仅背诵了肖8和肖4的重点版本,因为完整答案太过庞大,考虑到后期时间紧迫,简化版更为实际。在冲刺阶段,购买一些预测题来做选择题以检验自己的盲点也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阶段从2月底持续至6月底,主要任务是研读教材并完成课后练习,以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公式、技巧及知识点。次阶段为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间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全书,这里想分享的是,复习切勿贪快,因为质量远胜于速度,考试测试的是你的掌握程度而非复习时长。第三阶段在9月底到10月底,重温全书并再次演练,侧重解决上一轮复习中遇到的困难点和盲区。进入11月初到12月初,我会每隔两天安排一套历年试题,确保全面检查知识漏洞。接着,在12月初到月中的一周半时间里,通过大量模拟题来提升解题速度。最后的半个月,快速浏览一遍教科书,务必留意每个细微之处,如课后习题的推论或公式,同时保持每日做些数学题以维持手感。数学在考研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也是压力所在,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薄弱,选择学校时务必谨慎考虑。
考研英语方面:
从5月至6月,可以开始尝试做真实的阅读题目,别太在意准确率,起初我甚至错了9道题,确实令人沮丧。完成一篇文章后,立即查阅每个生词,并深入翻译,不怕繁琐!即使每天只处理一篇也没关系。对于不熟悉的词汇,记得抄下来并多次复习,因为这些词汇常常会在考研中重复出现。到了9月或10月,你应开始正式全面地做真题,毕竟除了阅读部分,还有阅读B、完形填空、翻译和作文等着你。如果在初期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低,务必认真分析答案解析,因为后面你会逐渐发现错误模式是有迹可循的。对比多篇文章,你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题技巧。阅读B部分其实颇有挑战性。至于完形填空,由于分数占比不大,适度练习即可。作文则视个人需求而定,我大约在11月开始背诵真题范文并练习写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分析,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在这里,供求关系的理解是基础,效用理论和成本理论则是深入分析的关键。要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比如价格如何决定,企业为何会有利润等。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GDP的计算方法,乘数效应的理解,IS-LM模型的应用,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考点。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评价也是考试中的常客。
在复习过程中,教材是基石,一定要精读并理解每一段文字,做笔记,画概念图,以加深记忆。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反复练习,把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时事评论,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提升分析能力。
对难点和复杂的概念,多思考,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或者找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定期回顾和总结,避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保持好的心态很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知识点的攻克都是通往成功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