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本人政治开始复习是从9月份,个人感觉政治也没必要准备那么早,毕竟是记忆为主,看得太早了也不太能记得住。由于本人高中学理科,对于政治的一些类似马原之类的基本原理神马的在考研之前是一点也不会,政治的资料其实就是肖秀荣老师系列的整套用下来个人感觉就可以了,最后的肖八和肖四一定一定一定要买,后面的大题一定要全部背诵过关。马克思主义和毛中特部分或许会让你略微头疼,这种理论性质的东西充斥着新闻联播的气质,但也务必沉住气,到后面解决史纲和思修就是分分钟的事,在高中阶段谁都学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类的,学起来还可能会让你增生一些兴趣。下一步要做的事很重要,就是把你做错的题目,从大纲解析里面找答案,用晨光彩色标记笔标注出来。好了这一遍下来,务必请你自己做一个粗略的知识回顾和框架的搭建,每个章节在讲什么内容,再然后是考研政治的重点。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思维导图,带着这个脉络你可以顺利的进入到下一关,这些基础工作是为后期服务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认为数学其实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出多么灵活的题,都是包含了某些很基础的知识点,所以在直接上全书之前,我把高数和线代的课本完整而且细致地看了一遍,做完了几乎所有课后题,连带着大一买的一本高数辅导上的题也全部写完,同时把知识点做了笔记,一些很巧的积分,求导之类的例题也记下了,然后进行总结(比如我就总结了三角函数各种组合的积分求法)。看完已经是九月下旬,然后上全书,当时就感觉全书上的题80%都能写对了。写完全书是十月底,然后开始真题。我觉得真题最有说服力,就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全部真题,每天上午固定两个半小时做真题,时间到了以后给自己严格打分,分析出错原因,然后把不太记得的知识点也记下来在专门的本子上,所以其实整个上午几乎都献给数学。就这样写了两遍,后期时间也不太够了,所以就定三小时写两套卷子。开始写真题的时候分数不好看,而且时间老是不够,不过慢慢巩固找自己的弱点过程中,效率也慢慢高了。做完真题之后,开始做模拟卷,一直到考前三天才停下来。最后三天就是把笔记从头到尾整理了一遍。因为每年数学是在上午考的,所以我也一直选择在上午看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12月份,把近十年真题整体做一遍,计时做。近三年真题的时间分配是:11下旬,12上旬,12下旬各一套,严格计时,仔细整理分析,保持好做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交通工程系统分析是一门融合了交通工程、系统理论和数据分析的综合性课程。它要求理解并掌握交通流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需深入理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流理论、交通网络设计和优化等核心概念,这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交通工程系统分析的关键。无论是线性代数、微积分还是概率统计,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武器。比如,交通流量的动态模型建立、交通网络优化算法的设计等,都需扎实的数学功底。我会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理论,还要加强数学计算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再者,实践操作也是学习交通工程系统分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模拟实验或者实际案例分析,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交通流模拟,或者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这些都能帮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也非常重要。交通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且紧密联系实际的领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出行等。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或参加研讨会,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