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形策与当代》小册子是当年11月以前的热点,选择题和大题加起来的分值也不容忽视,国内国外热点加起来有二三十个左右,我每天看五个,不到一周就看完一遍,记住关键词,尤其是容易出多选题的一定要多看,要非常眼熟才行,哪怕你背不下来,但是你一看到题目就知道有哪几个点。《形策》我看的也很快,因为这部分内容没什么难懂的,重点是要非常熟悉,我一直到考研最后一星期也在看,看了有三四遍。相比起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这四大块,形策和当代的内容少分值大,性价比高,所以一定要拿下!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个人在备考时几乎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数学复习上。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材,并未解决课后习题,大约用了一周左右,主要是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用了李正元的全套复习资料,刚开始的确有些吃力,遇到困难时请教老师就能解决。常有人问我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的建议是依据个人偏好。我个人觉得李正元的书更顺手,题目设计精巧且深入,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相当出色,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但从历年试题的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对我帮助更大。我认为最好在暑期前完成第一轮全书的学习。暑假期间我休息了十天没看书,剩下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无论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的题我都做了。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非常高,特别是那些需要思考的证明题,非常锻炼脑力。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使用11至15年的真题来模拟实战。平日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660题大约一周内就能完成,还做了张8、张4、李正元的400题,以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或许与某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一直保持高效的状态。持续刷题、校正答案、做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重温00到10年的真题,我觉得准备得够充分了。我想提醒大家,别光做真题就认为自己的数学水平高,我见过很多只练真题,真题得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好的同学,但其实这只是误导,因为近几年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别难题。关于数学,关键是保持手感,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应对任何类型的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实话实说英语这一门课是所有考研复习科目当中,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是最难的,因为它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积累的语言功底。当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过线并不困难。具体要考到多少分儿,跟每一个人的基础和复习的程度息息相关。对于英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的话,再初始的复习阶段是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的,因此,上半年的时段,我觉得英语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而在进入下半年之后呢,投入的精力应该出现递减。考生朋友如果之前对于词汇的积累不够的话就需要先把词汇积累做好。我其实并不主张去背诵单词书,因为单词书中的含义并不一定就是考试当中考察的含义。我的观点是通过阅读翻译文章中的生词来学习单词,每遇到一个不会的单词就把它记住,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记单词。翻译,阅读文章要做到,每一个单词都认识每一个句型都理解每一个选项都明白。刚开始的时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很正常,之前的复习不要过分的强调速度,而要注重质量。写作的复习的话应该积累一些好的句型,如果水平不够的话,就要提早准备模板。至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其实都有解题的方法,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和领悟,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题的秘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理论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理论、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需理解其核心思想并能灵活应用。
案例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山东大学的试卷中往往会有实际案例,要求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的管理案例,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训练自有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
再者,关注时事热点也是必要的。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都是源于现实问题。例如,的数字化转型、创新管理、社会责任等主题,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内容。定期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帮助你拓宽视野,提升应试能力。
对复习策略,我推荐“三步走”:先通读教材,建立整体框架;精读重要章节,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检查知识点掌握情况,提高答题技巧。组队学习或参加讨论小组也很有效,互相激发思考,共同进步。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同样关键。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持久的努力比短暂的冲刺更能带来成功。











